光明的國度才能照亮黑暗的歷史篇章
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是秀場的脫衣舞娘,早就成了公共事件,在凌厲的眼神逼視之中,觀眾們反感任何一片遮蔽,他們要百分之百的真實。
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強行將美國拖入戰爭,最后不得不投降。
今年6月14日,日本政府的一些人在《華盛頓郵報》刊登廣告,詆毀“慰安婦”幸存者,用他們愚蠢的歷史觀強攻美國人的眼睛。結果是“美國國會眾議院30日以口頭表決方式,一致通過了一項譴責日本在‘二戰’期間強征亞洲其他國家婦女充當日軍‘慰安婦’的議案”(據新華網華盛頓7月30日電)。
這場“歷史觀之戰”,美國反擊得更快更徹底,日裔眾議員邁克·本田提出的議案說,日本政府從20世紀30 年代開始直至“二戰”期間,批準強征婦女作為日本軍隊的性奴隸,即“慰安婦”。日本政府的這種“慰安婦”制度極其殘忍、規模巨大、史無前例,導致大量自殺和死亡現象發生。國會眾議院認為,日本政府應以正式、明確的方式承認“慰安婦”問題,就這一問題進行道歉,并承擔相應的歷史責任。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湯姆·蘭托斯在表決之前發表講話說,一個國家在被迫去面對其歷史上“最黑暗篇章”的時候,最能檢驗出這個國家真正的力量。日本政府不愿向“二戰”期間被強迫充當日軍性奴隸即“慰安婦”的婦女進行正式道歉,與日本在當今世界上的角色形成鮮明對照,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相比較去年9月,同主題議案未能提交給眾議院全體會議進行表決,這次湯姆·蘭托斯的發言卻毫不留情:“二戰”后的德國面對其在歷史上犯下的罪行做出了正確選擇,日本卻在歷史問題上屢犯“健忘癥”。日本軍隊在“二戰”期間曾強迫數以萬計的亞洲國家婦女,主要是韓國和中國婦女,充當性奴隸,這是一個毫無疑問的事實。日本一些人一直在試圖歪曲和否認歷史,把過錯推到受害者身上,這種做法“令人惡心”。
美國作為日本的老大哥、最緊密的盟友,眾議院通過這項譴責議案后,日本是不是馬上就會道歉?顯然沒有這么樂觀。這次議案更重要的收獲,是讓一些人明白了他們不愿意接受的歷史觀:任何一個國家的黑暗歷史篇章,都不僅僅是這個國家的內政,而是人類共同關心的主題,不還給受害者公道,是對人類整體尊嚴的侮辱。比如這次議案,我們不至于認為美國眾議院干涉了日本、中國或者韓國的內政,“慰安婦”從東亞關鍵詞升格為美國亞洲議題之一,有助于正確歷史觀的獲勝,正像美軍參戰加速了日本的失敗。
歷史是無法毀滅與改寫的,這話聽起來有點盲目樂觀,不過你看看日本一些人涂抹“慰安婦”歷史,手段不能說不高明,可是真相依然在,為什么?因為其他國家也在記載這段歷史,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發生國無法天然壟斷解釋權,而是由掌握最多史料的人說了算。即使在某一國家之內,刪除了文字資料,還有物證,毀滅了物證,還有記憶。更重要的是,“刪除”與“毀滅”的工作,本身又留下了骯臟的印跡,佐證黑暗歷史篇章的同時寫下了黑暗的現在。正如《1984》寫的那樣,對歷史一次細微的修改,都會連鎖反應到整個系統,越改記錄越多,尾大不掉。
日本極力在尋求其大國地位,從陰謀的角度出發,應該指望他們永不放棄弱智的歷史觀,在篡改、否認歷史的魔咒里失去靈魂,這種心靈的侏儒無論科技多么發達,經濟如何繁榮,相由心生,形象總是卑瑣的,國又如何能大呢?而如果從人類共同進步的角度出發,卻應該很清楚,坦誠面對歷史,該道歉的道歉,該下跪的下跪,該判刑的判刑,才是走向大國的第一步,甚至是立國的第一步——除非一個國家的歷史像初生嬰兒一樣純潔。凡黑暗歷史篇章仍藏在黑暗之中的,必不是光明的國度。
有一千種禁閉歷史的方法,真相就有一千零一種逃逸的方法。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是秀場的脫衣舞娘,早就成了公共事件,在凌厲的眼神逼視之中,觀眾們反感任何一片遮蔽,他們要百分之百的真實。
今年6月14日,日本政府的一些人在《華盛頓郵報》刊登廣告,詆毀“慰安婦”幸存者,用他們愚蠢的歷史觀強攻美國人的眼睛。結果是“美國國會眾議院30日以口頭表決方式,一致通過了一項譴責日本在‘二戰’期間強征亞洲其他國家婦女充當日軍‘慰安婦’的議案”(據新華網華盛頓7月30日電)。
這場“歷史觀之戰”,美國反擊得更快更徹底,日裔眾議員邁克·本田提出的議案說,日本政府從20世紀30 年代開始直至“二戰”期間,批準強征婦女作為日本軍隊的性奴隸,即“慰安婦”。日本政府的這種“慰安婦”制度極其殘忍、規模巨大、史無前例,導致大量自殺和死亡現象發生。國會眾議院認為,日本政府應以正式、明確的方式承認“慰安婦”問題,就這一問題進行道歉,并承擔相應的歷史責任。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湯姆·蘭托斯在表決之前發表講話說,一個國家在被迫去面對其歷史上“最黑暗篇章”的時候,最能檢驗出這個國家真正的力量。日本政府不愿向“二戰”期間被強迫充當日軍性奴隸即“慰安婦”的婦女進行正式道歉,與日本在當今世界上的角色形成鮮明對照,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相比較去年9月,同主題議案未能提交給眾議院全體會議進行表決,這次湯姆·蘭托斯的發言卻毫不留情:“二戰”后的德國面對其在歷史上犯下的罪行做出了正確選擇,日本卻在歷史問題上屢犯“健忘癥”。日本軍隊在“二戰”期間曾強迫數以萬計的亞洲國家婦女,主要是韓國和中國婦女,充當性奴隸,這是一個毫無疑問的事實。日本一些人一直在試圖歪曲和否認歷史,把過錯推到受害者身上,這種做法“令人惡心”。
美國作為日本的老大哥、最緊密的盟友,眾議院通過這項譴責議案后,日本是不是馬上就會道歉?顯然沒有這么樂觀。這次議案更重要的收獲,是讓一些人明白了他們不愿意接受的歷史觀:任何一個國家的黑暗歷史篇章,都不僅僅是這個國家的內政,而是人類共同關心的主題,不還給受害者公道,是對人類整體尊嚴的侮辱。比如這次議案,我們不至于認為美國眾議院干涉了日本、中國或者韓國的內政,“慰安婦”從東亞關鍵詞升格為美國亞洲議題之一,有助于正確歷史觀的獲勝,正像美軍參戰加速了日本的失敗。
歷史是無法毀滅與改寫的,這話聽起來有點盲目樂觀,不過你看看日本一些人涂抹“慰安婦”歷史,手段不能說不高明,可是真相依然在,為什么?因為其他國家也在記載這段歷史,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發生國無法天然壟斷解釋權,而是由掌握最多史料的人說了算。即使在某一國家之內,刪除了文字資料,還有物證,毀滅了物證,還有記憶。更重要的是,“刪除”與“毀滅”的工作,本身又留下了骯臟的印跡,佐證黑暗歷史篇章的同時寫下了黑暗的現在。正如《1984》寫的那樣,對歷史一次細微的修改,都會連鎖反應到整個系統,越改記錄越多,尾大不掉。
日本極力在尋求其大國地位,從陰謀的角度出發,應該指望他們永不放棄弱智的歷史觀,在篡改、否認歷史的魔咒里失去靈魂,這種心靈的侏儒無論科技多么發達,經濟如何繁榮,相由心生,形象總是卑瑣的,國又如何能大呢?而如果從人類共同進步的角度出發,卻應該很清楚,坦誠面對歷史,該道歉的道歉,該下跪的下跪,該判刑的判刑,才是走向大國的第一步,甚至是立國的第一步——除非一個國家的歷史像初生嬰兒一樣純潔。凡黑暗歷史篇章仍藏在黑暗之中的,必不是光明的國度。
有一千種禁閉歷史的方法,真相就有一千零一種逃逸的方法。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是秀場的脫衣舞娘,早就成了公共事件,在凌厲的眼神逼視之中,觀眾們反感任何一片遮蔽,他們要百分之百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