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網售注射玻尿酸致殘背后 微商+微整形=高危?
2014年以來,在湖南、廣東、江蘇等地已出現過多起網購玻尿酸注射造成的失明毀容等傷害事件。在互聯網上經銷整形產品和服務的“微商”,已占領了過半市場,與打車軟件等產品不同,這類非法營銷的服務,其風險可能是致命的。
責任編輯:蔣昕捷 助理編輯 劉文慧
2014年10月28日,患者小菲稱多次網購“玻尿酸”進行注射整容,卻引發鼻梁腫大等情況,武警廣東總隊醫院醫生診斷為注射了有害物質“奧美定”。圖為小菲在演示自己是怎樣自助注射隆鼻的。
據行業內匯總的信息推算,在互聯網上經銷整形產品和服務的“微商”,已占領了過半市場,與上門洗衣、打車軟件等產品不同,這類非法營銷的服務,其風險可能是致命的。
對于網售整形這樣的新事物,除了創新監管手段之外,正規整形機構能否提供質優價廉的服務才是成敗的關鍵。
當24歲的吳弘被送到醫院急救時,她還穿著注射時換上的浴袍。2015年1月,這個家住寧波奉化的90后少女聯系網絡賣家葛某,購買整形產品玻尿酸,并由葛某上門注射。
注射兩小時之后,吳弘的視網膜呈灰白色。“我當時就告訴她,復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接診的寧波市李惠利醫院眼科醫生黃瑞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玻尿酸阻塞了患者的視網膜中央動脈。這類栓塞發生兩小時內,視網膜將完全壞死。
2015年5月15日,寧波市奉化人民檢察院通過媒體披露,將對嫌疑人葛某進行審查起訴,這也是當地第一起網絡銷售注射玻尿酸致殘案件。2014年以來,在湖南、廣東、江蘇等地已出現過多起網購玻尿酸注射造成的失明毀容等傷害事件。
當下如火如荼的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以優惠、便捷的服務著稱,然而當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們開始涉足以玻尿酸為代表的微整形行業,卻蘊藏著致命的風險。
據寧波市市場監管局偵辦該案的人員透露,通過微博微信售賣整形服務的行為日漸增多。2015年年初,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稽查支隊也破獲了一起以售賣玻尿酸為主的假藥案。此類案件利用微信朋友圈、QQ好友、淘寶等渠道銷售玻尿酸等產品,違法行為隱蔽、手段靈活,卻危害極大。
2015年5月1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針對假冒透明質酸鈉(俗稱玻尿酸)發布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應到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正規醫療機構或醫療美容機構進行注射美容。
根據國家食藥總局規定,玻尿酸屬于風險最高的三類醫療器械,須經相關部門批準才能銷售使用。然而南方周末記者在赴寧波等地暗訪中發現,在網上兜售玻尿酸的“醫生”、經銷商,并未取得銷售使用玻尿酸的資質。在這個危險產業鏈中,賣藥、注射、中轉銷售等各環節,都能在微博微信中隱秘地完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