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推動熊貓進入美國的秘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活于倫敦動物園的大熊貓姬姬(Chi Chi),是我國惟一一只以交換形式被送到國外的大熊貓;它還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會徽上的大熊貓的原型。然而,就是這樣一只大熊貓,當年卻被美國國務院拒之門外,其原因僅僅是它具有“共產主義背景”
責任編輯:劉小磊
尼克松夫人(右三)在北京動物園觀看大熊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活于倫敦動物園的大熊貓姬姬(Chi Chi),頭頂有著眾多光環:它是新中國第一對作為“和平使者”被送到國外的大熊貓之一;也是我國惟一一只以交換形式被送到國外的大熊貓;它還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會徽上的大熊貓的原型。
然而,就是這樣一只大熊貓,當年卻被美國國務院拒之門外,其原因僅僅是它具有“共產主義背景”,這樣,“姬姬”才來到了英國。美國中情局最近披露,時任美國中情局局長的杜勒斯曾充當說客,希望美國國務院對它網開一面,但他的努力并未成功。
美國動物園來信
早在1956年、1957年,美國邁阿密稀有鳥類飼養場和芝加哥動物園就分別致信北京動物園,希望“以貨幣或動物交換中國一對大熊貓”。中國外交部出于增進中美人民友好交流的考量,告知對方“原則上可以交換”,但中方提出要求,需“雙方互派人員到對方動物園訪問并領取交換的動物”,而不通過第三方。
然而,自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開始,美國便嚴控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并拒絕給予中國任何商業或金融交易上的便利。美國財政部出臺嚴格的法規,禁止進口原產中國或經中國運輸的貨物或動物。
通過中國外交部幾年前解密的檔案,人們得知,美國國務院并“不同意直接與中國進行動物交換”。冷戰的鐵幕,擋住了大熊貓入住美國動物園的道路。
“姬姬”的傳奇經歷
1955年5月2日,四川寶興縣的狩獵站收養了來自鹽井鄉和平村的大熊貓寶寶,取名“平平”;5月5日,又收養了來自磽磧鄉的大熊貓寶寶,取名“磧磧”。1955年6月4日,平平和磧磧落戶北京動物園。
1957年5月,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參觀北京動物園時,被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吸引住了。當年是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中國政府遂向莫斯科國家動物園贈送一對大熊貓作為國禮,被選中的正是平平和磧磧,它們于1957年5月18日抵達莫斯科動物園,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對作為國家禮物送出的大熊貓,象征著當時的中國與蘇聯老大哥之間的深厚感情。
它們在蘇聯生活了半年后,被懷疑都是雄獸(那時的科研水平無法對幼體大熊貓進行準確的性別判斷)。磧磧就這樣被送回,與另一只寶興大熊貓安安調換(1959年,安安作為配偶送到蘇聯)。定下“娃娃親”的平平和磧磧就這樣被拆散了。然而,后來才發現安安并非雌獸,磧磧才是。這可真是一幕陰差陽錯的好戲。磧磧被送回北京動物園后,改名為“姬姬”。
“姬姬”與美國 失之交臂
1958年年初,芝加哥動物協會找到奧地利動物商人海尼·德默(Heini Demmer),告訴他說,如果他能從中國得到一只大熊貓,他們愿意以25000美元的高價購買。
德默將他和妻子從肯尼亞帶來的3只長頸鹿、2頭犀牛、2頭河馬、2匹斑馬送給北京動物園,北京動物園讓他從3只大熊貓中選擇一只作為回贈,最后他選中了被蘇聯返還的姬姬。
然而,德默沒有料到,美國政府會以大熊貓的“共產主義背景”為由禁止姬姬入境。
遭遇挫敗的德默,情急之下不知通過什么渠道,把自己的遭遇告訴了中情局局長艾倫·杜勒斯,希望后者從中斡旋,說服美國財政部網開一面。當時美國有多個動物園都試圖讓這只大熊貓落戶自家?!都~約時報》寫道,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執著地希望美國國務院能夠承認,允許姬姬進入美國并非國際共產主義的勝利”。
艾倫·杜勒斯讓他的助手們著手考慮熊貓問題,接手這項任務的一名助手,還被同僚取了個諢名“熊貓副總統”。
艾倫·杜勒斯的哥哥約翰·福斯特·杜勒斯,當時正任國務卿,他對中國持強硬立場,在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曾命令美國代表團成員不得與中國總理周恩來握手。
結果,不論是美國財政部,還是美國國務院,都對這個“網開一面的請求”予以斷然拒絕。1958年1月10日,艾倫·杜勒斯收到一份來自財政部的通告:允許姬姬進入美國將“嚴重偏離”相關法規中的基本政策;此外,熊貓來美勢必會引發美國公眾的廣泛關注,這將會迫使財政部公開解釋熊貓之所以“破例”的原因。通告還說,除非中情局長有其他建議,此事將不再予以考慮。
美國政府對大熊貓來美有著政治上的考量。美國媒體對此非常不滿,他們當然也無從得知艾倫·杜勒斯的努力,發表了不少尖銳的評論。
《紐約時報》稱,熊貓之所以“被拒絕入境,是因為它來自共產主義中國。盡管美國重要的動物園請求網開一面,但是美國國務院依然認為如果讓這只年輕的熊貓——動物愛好者和玩具廠家的最愛——進入美國,將違反禁止與共產主義中國貿易的法律”。
美國《華盛頓郵報》則不無諷刺地說,“莊嚴神圣的美國政府拒絕來自這個國家的大熊貓進入美國……那些愿意購買大熊貓的動物園只能僅僅向來訪者描述熊貓是什么樣子,或者像美國國務院對共產主義中國政府所實行的態度那樣,假裝認為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大熊貓。如此苛刻的熊貓政策是建立在虛幻基礎上的,正好顯示出該政策的瘋狂性。”
落戶英國
在美國吃了閉門羹,德默只好帶著姬姬展開了歐洲之旅,先后在蘇聯莫斯科動物園、德國法蘭克福動物園、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停留,作為二戰后第一只到達歐洲大陸的大熊貓,姬姬每到一處,都受到了凱旋般的歡迎。
1958年9月,英國倫敦動物園以1.2萬英鎊的高價從德默手中購得姬姬。它在這里得到悉心照料,一直到1972年7月,因病客死他鄉,享年18歲。姬姬死后,它的遺體被制作成標本,收藏在倫敦的皇家自然博物館里。
(本文在背景介紹部分,參考了孫佳華、夏俊等人的相關文章和報道,深表謝意?。?/span>
網絡編輯: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