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到底有什么用”和民工、和三奶奶跳舞
文慧和三奶奶在大門前、谷倉里,甚至做豬食用的大鍋里一起跳舞,文慧覺得三奶奶跳得比她好多了,“我還有點‘形’,她就完全是真正的她自己”。
責任編輯:李曉婷 袁蕾 實習生 席郁蘭 馮浩鵬
文慧和三奶奶在大門前、谷倉里,甚至做豬食用的大鍋里一起跳舞,文慧覺得三奶奶跳得比她好多了,“我還有點‘形’,她就完全是真正的她自己”。
2015年的《和三奶奶跳舞》,2001年的《和民工跳舞》,兩部紀錄片被剪輯成相同時長,一左一右同時在屏幕上放映——這件出自文慧的作品,2015年5月7日起,在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展出。
1994年,文慧和吳文光共同創建生活舞蹈工作室。他們的想法很明確,“跟現實有關,跟當下的社會有關”。從最初由個人視角切入的“私人劇場”系列,到1999年后與社會現實結合更緊密的“報告系列”,文慧的創作方式大多是藝術家慣有的“為藝術而藝術”。
到《和民工跳舞》,民工參與演出的積極性和自身難以改變的個人命運,促使文慧反思“藝術到底有什么用”。2008年起,她的創作進入了“記憶系列”,《回憶》、《聽三奶奶講過去的事情》、《和三奶奶跳舞》都先從采訪和史料記錄入手,再制作成紀錄片或舞臺劇,“以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現在是希望先介入社會現實”。
“這事能不能反映一下?”
2001年8月23日晚,北京東四環外一座即將改建成藝術中心的紡織工廠里,上演了一場不像演出的演出——生活舞蹈工作室的十位專業演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