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課后班
課上內容課外講,個別老師把育人的義務當做斂財的權力,一年課外收入23萬。
責任編輯:呂宗恕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喻琰
榆樹市培英小學附近街道上課后班林立,而更多的課后班則隱藏在學校周邊民居中。
課上內容課外講,個別老師把育人的義務當做斂財的權力,一年課外收入23萬。
有老師變相威脅家長,暗示學生參加自己辦的課外班,不參加就給臉色看,給“小鞋”穿。
矯正課后班,僅讓老師收手還行不通。
每天放學,吉林省榆樹市第二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榆樹二小”)五年級學生唐小英都是先出教室,再進老師辦的課后班。這已是第三個年頭。
2014年,教育部聯合五部委發文,禁止課堂內容課外補、學校組織參與有償補課、教師在社會培訓機構對學生有償補課等行為。
同一年,榆樹市教育局就在職老師有償補課開展專項治理。2015年3月,榆樹市教育局局長在全市中小學校長會議上表示,要重點糾正教師違規辦班補課、非法招收住宿生等為師不德問題。
參加課后班的不止唐小英一人。通常,學生由教室列隊而出,在校門外排成新的隊列,準備再次走進校園外的“教室”。
據南方周末記者調查,榆樹市市區內的第四小學(以下簡稱“四小”)、培英小學、實驗小學、榆樹二小、第七小學等均出現這樣的景象——放學的學生分散成數支小隊,待人數齊整,由一兩位時常戴著口罩的成年人領著,走向學校旁或明或暗的課后班。
不止在榆樹市,課后班在全國各地層出不窮,屢禁不止,是教育部門年年喊打的目標。2013年,教育部祭出“解聘”狠招——對于在課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課堂內容課外補,向所教學生收取補課費的,要依據教師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解聘。然而,課后班依然瘋狂。
“幾乎每個老師都在辦班”
“接送班”“長托班”“輔導班”……名目繁多的課后班掛牌營業,遍布學校四周。據榆樹市教育局統計,社會力量所辦課后輔導班約有七十多個。這只是官方數字,更多課后班甚至連招牌都不敢掛。
課后班分兩類,即在職老師辦班和社會力量辦班。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校門口的小隊伍中通常包含這兩種,分辨要領在于,社會力量辦班的學生由于來自不同年級,學生個子高矮不一,由于各個年級放學早晚不同,多是分批接送,學生數量因此不集中;而老師辦班的學生隊伍由于多是來自同一班,其身高較為統一,數量較集中,一隊有二三十人。
在培英小學和榆樹二小,南方周末記者各隨機采訪了十多位家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