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安好,生活美好電力設施保護:國之大事,法條高懸

2015年4月,千呼萬喚二十年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這部中國電力工業的第一部基本法律終于迎來修訂。

此次修法,昭示著我國電力相關法律的與時俱進,然而,對于電力設施保護,未予著墨,實為遺憾。

與此同時,一個不易為人所知的事實是,看似一開一關即唾手可得的電力,其穩定性仍遭受著巨大的威脅。蓄意盜竊破壞、外力破壞,一雙雙黑手正伸向這個關乎民瘼國脈的生命線。保護電力設施,亟需得到從政府到民眾乃至全社會各個層面的進一步重視。

(漫畫繪制-家蚊)

電力者,國脈也

停電意味著什么?工廠停擺、交通癱瘓、動車停運、手術中止、電梯困人……一片混亂,各種險象環生。

1965年,紐約大停電,50多萬人被困地鐵,600輛地鐵受阻,黑暗持續了數十個小時。

2012年6月,陜西西安因為工人違章作業,造成110千伏線路故障,陜西省委、省軍區、省人民醫院等重要用戶受到影響,8座變電站失壓,29000戶居民停電。

類似的一幕,在印度、俄羅斯、美國洛杉磯等地都曾上演過。

“電力是國民經濟的第一基礎產業,它要亂了就天下大亂。”電力專家、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說,“幾乎所有的重要產業都基于電力運行,安全平穩的輸電是社會穩定的基石。”

電力專家、原電力部生產司教授級高工蒙定中說,中國憑著自身良好的電網結構和繼電保護技術的改進,電力安全總體水平居世界前列,“這兩方面保證了基本沒有什么問題,我們過去也做得很全面。”

但對于公共基礎設施而言,再全面的保護,也不為過。更何況,不論是蓄意盜竊、故意破壞,還是野蠻施工造成的外力破壞,影響電力安全穩定運行的隱患一直高懸。

生命線上的隱憂

殷鑒不遠。

2014年6月18日,嘉峪關變電站110千伏嘉漢線、果漢線,由于線下彩鋼板房屋刮倒導線致故障跳閘,造成逾17萬用戶停電。

而不到一個月,京津塘高速公路改造,施工人員不執行電力人員要求,一輛打樁機強行施工,造成220千伏衛昆線停電。

“外力破壞電力設施造成的停電事故呈現出遞增的態勢。”一位電力行業全國政協委員曾指出。僅以北京為例,從2008到2010年,每年呈50%上升。

不僅違章施工、違章建筑等威脅電網,不法分子亦屢屢將黑手伸向生命線。

廣東電網公司防范竊電與電力設施保護中心主任韓忠輝介紹說,2014年,廣東全省共查處竊電案件累計3964起,共發生盜竊破壞電力設施案件2103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逾1500萬元。

2015年初,惠州警方打掉一個特大破壞電力設施團伙,該團伙專門盜竊電力電纜,一日內盜竊約600米的高壓電纜,嚴重威脅到惠州地區電力安全運行和轄區內市民的正常生活。

除了盜竊破壞電力設施外,還存在著一些“無意”的破壞現象。這一部分破壞對社會、用戶以及電網來說,影響也無法估量。2012年6月某晚,惠州惠城三棟鎮一工地上,十多輛泥頭車在高壓導線下連夜趕工,卸載泥沙時升起車斗超越安全距離,引發高壓線對車斗放電,導致線路跳閘,車子前輪起火,所幸沒有發生人生事故。

法律的“牙齒”

事實上,圍繞電力設施保護,從《刑法》的破壞電力設備罪、《治安管理處罰法》、《電力法》到《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法律已經為電網這一生命線設立了諸多紅線。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危害電力設施安全或者非法侵占、使用電能。”《電力法》明確規定,電力設施受國家保護。

《刑法》更是明確規定了破壞電力設備最高可處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亦需多方聯動。早在2011年,廣東省公安廳便成立了“防范和打擊涉電力違法犯罪中心”,應對盜竊破壞電力設施案件,這種警企合作的優勢在于:及時、高效、統一。2012至2014年,廣東省電力設施盜竊破壞案件的發案數分別較前一年下降了35%、18%和55%。

但問題仍在,事實上,《電力法》規定,無論是危害發電設施、變電設施,還是線路設施及其有關輔助設施,都將受到法律懲處。但在專家看來,法律的“牙齒”似乎被藏了起來——對具體的犯罪行為的懲罰門檻、認定標準描述并不明確,與同樣是行業法規的《鐵路法》相比,后者的行為認定就相對明確可操作。

此外,“法律法規給破壞者帶來的懲罰成本太低,是一個嚴重問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蔡國雄說。

再例如,按照國家法律和政府的行政規定,在電力高壓線下甩竿釣魚屬于違法行為,但很多普通民眾并不知情。“在實際發生的因觸電引起的人身傷亡事故中,有相當數量是由于受害人在電力設施保護區從事了法律、行政法規所禁止的行為。例如攀登桿塔、在高壓線下釣魚或放風箏、私拉亂接等等。”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行處副處長汪治平指出。

2014年11月,一名男子因失意爬上了東莞石碣鎮袁崇煥紀念園門口高壓鐵塔。為保障人身安全,當地供電部門除了與消防、公安人員維持現場秩序外,立即啟動了相關線路的緊急停電處置。

諸多亟需破題之處。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王道森認為,電力法制環境亟待優化,《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對危害電力設施安全的行為, 電力企業有權制止并勸其改正、責其恢復原狀、強行排除妨害,責令賠償損失”等。因為電力體制改革后,電力部門失去行政執法權,變為純企業,而《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已滯后,不能適應當前形勢需要。

源頭上的保衛戰

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更期望看到的,則是保護電力設施的行動中有更多的技術手段加入,而不是僅僅靠費時費力的人工檢查。

有的地方,供電部門已經開始在電纜溝里安裝GPS定位芯片,電纜被盜可以實時追蹤;在線路上安裝智能的線路斷電報警器,可以即時確定線路被破壞的范圍,公安與電網工作人員可最短時間趕到現場進行處理。

但技術并不能解決一切,常年從事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的韓忠輝有一個更好的設想,“要想電網安全,實現天下無賊,必須要從源頭治理,堵住違法犯罪人員的銷贓源頭——廢舊物品收購站點”。

多年來,廣東電網公司把不該收購的電力設施名錄印成宣傳冊分發給各地的廢舊物品收購站點,“老板們當時個個都答應得很好,不收來路不明的電力設施,但是很難知道之后他們會不會還是倒賣被偷來的東西。”

蔡國雄說,發達國家基本沒有類似行為,因為政府能夠限制回收的渠道。“銅線至少要熔了,看不出來,才會被收購,但有些地方,整條都有人收,這就是政府必須管的問題。”

這個設想只跟公安部門合作恐怕難以達成。由于特種經營審批權已經不在公安手里,只有工商部門有相關權力,所以從源頭完全杜絕收贓行為需多部門協調,任重道遠。

常年關注民生的韓志鵬則寄希望于全社會、每個公民都能成為護電的使者,“盜竊電力設施,影響居民的生活和當地經濟發展,竊電是很不公平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是由廣大消費者來買單的,要激起大家的義憤。”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