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跑電影節是個體力活

我看到姜文的新片《一步之遙》買下了戛納場刊的第一期封面,《三打白骨精》更是把封面、封底都買下了,但不是所有東西用錢砸就能砸出一個“艷陽天”。

2014年2月15日,在德國柏林,影片《白日焰火》導演刁亦男手持獎杯。當日,第64屆柏林電影節各獎項揭曉。由中國導演刁亦男執導的《白日焰火》獲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新華社/法新/圖)

我看到姜文的新片《一步之遙》買下了戛納場刊的第一期封面,《三打白骨精》更是把封面、封底都買下了,但不是所有東西用錢砸就能砸出一個“艷陽天”。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帶你跟隨南周記者跑跑電影節現場。

“跑電影節是個體力活。”

說這句話的時候,想必很多看客會首先把我“啐”一口,說啥呢?吹吹蔚藍海岸的海風,聞聞普羅旺斯的薰衣草香,還有一次免費的國際旅行!去之前,我也這么想。

2014年,我跑了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的兩個,2月的柏林電影節,5月的戛納電影節。去了才知道,報道電影節其實就像一場戰役。而這場戰役早在電影節開幕前一個月就得打響。

一般而言,電影節會在開幕前一個月公布入圍各類競賽單元的競賽影片名單,我會首先把這些入圍影片全部檢索一遍。每年參展電影節的影片成百上千部,把優秀的影片都報道一遍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沒有取舍,會很容易被影片牽著走,最后自己糾結,稿件也成不了形。所以,我會按照散點和整點對參展影片進行關注。

整點就是入圍影片呈現的整體趨勢。2014年的柏林電影節有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十部入圍影片中有三部都是中國獨立導演的作品,另有十部華語影片在電影節其它單元亮相,中國影片,尤其是藝術電影如此大規模地在國際舞臺亮相,實在不多見。我很快確立了我的報道方向之一:以柏林電影節為眼,觀察中國藝術電影發展近三十年來的變化。這個話題有點大,需要找到具體而微的例子落地,否則會流于空泛。

那些名導演名片的故事

我再次瀏覽了一遍入圍的華語影片,其中一部電影吸引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