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拍照的年代,攝影師還能拍什么 英國戰地攝影師這樣影響社會
“我喜歡用攝影直接影響社會?!眱染S爾曾經用一組攝影作品推動英國立法改革。2012年,名聲在外的內維爾接受《紐約時報》的邀請,拍攝表現倫敦貧富差距的《這里是倫敦》,2013年,這組作品獲得了普利策獎提名。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李曉婷 實習生 席郁蘭 馮浩鵬
英國小鎮科比存在嚴重的環境病,一些孩子先天殘疾,一只手只有三根手指。曾有新聞記者來拍攝,讓孩子們把手背到身后;內維爾則讓這些孩子坐在桌前扎氣球,彩色的氣球在他們殘缺的手中炸裂開來……
“中國人真愛拍照!”英國攝影師馬克·內維爾聳聳肩,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參展,曾做過時裝男模的他酷似電影007主演皮爾斯·布魯斯南,不停被觀眾要求合影。
2015年5月9日,《時代映像:1960年以來的英國攝影》在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開展,展出了38位英國著名攝影師和藝術家的四百多幅作品,這是中英文化交流年的活動之一,包括馬克·內維爾在內的3位英國攝影師受邀參展。
交流講座上,觀眾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當人人都拿起手機和單反相機時,攝影師還能拍什么?”內維爾對此樂觀,他認為現在攝影師的好作品反而更容易出挑了。
內維爾自己的作品就不是人人拿起手機就能拍的。他是英國派往阿富汗的最后一位戰地藝術家。2011年,英軍開始撤離阿富汗。內維爾用3個月時間拍攝了消失前的戰場。
“我喜歡用攝影直接影響社會。”內維爾曾經用一組攝影作品推動英國立法改革。2012年,名聲在外的內維爾接受《紐約時報》的邀請,拍攝表現倫敦貧富差距的《這里是倫敦》,2013年,這組作品獲得了普利策獎提名。
這些作品都沒有出現在深圳的攝影展上,展出的是更溫和的兩組作品,反映老工業城市格拉斯哥和匹茲堡的社區生活。
有的人燒了那本攝影書,有的人拿去拍賣
很多攝影師關注社會問題,內維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覺得大部分人是在消費苦難:“闖入底層人民的生活,拍幾張照片,然后把攝影書賣給中產階級。”
意大利某時裝品牌更進一步,1982年就把這類攝影作品用作廣告:其中沒有出現一件時裝,只有難民船、死刑犯、燃燒的汽車等畫面,該品牌很快走紅。
內維爾決心打破這種慣例。2003年,內維爾為蘇格蘭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