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孚木:潛伏在汪偽心臟的中共特工
陳孚木留下了重重迷霧,今日我們所知,只是冰山一角。1955年,“潘漢年、揚帆反革命集團”案發生,受牽連的原地下工作者達千人之多。陳孚木在1957年回廣州,被安排到廣東省僑務委員會當參事,似乎沒有受到潘案的影響。筆者大膽猜測,陳孚木得到何香凝、廖承志的有意保護,他在廣東省僑委的職務,也是他們兩位的安排。陳孚木在“落水”之前,一定要何香凝親自做證明人,確有先見之明。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43年9月24日,延安《解放日報》刊出《國民黨六十二個叛國投敵的黨政要員概觀》,前五名依次是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褚民誼、陳璧君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陳孚木(1892-1959)排名第十,對他的介紹是:“投敵前,曾任國民黨四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中央黨部宣傳委員會委員,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政務次長。投敵后,任汪記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抗戰勝利后,在一片懲奸聲中,陳公博、繆斌(排名第六)、褚民誼等大漢奸相繼伏法,陳孚木卻安然無恙。
日本宣布投降不久,陳孚木從上海逃往大連(《東莞市塘廈鎮志》,第479頁)。對他來說,這是當時最安全的所在。1945年8月22日,根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規定,蘇軍進駐旅大地區(旅順、大連合稱)。至1950年2月,旅大地區均屬于蘇聯軍管范圍。
陳孚木跟蘇聯并無直接淵源。他在大連能得到有效保護,原因只有一個:他是潛伏在汪偽心臟的中共臥底。說起來,他還是“五重間諜”袁殊(1911-1987)的搭檔。陳孚木一生多變;唯一不變的,是他與廖仲愷家族的特殊關系。
國民黨真左派
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前往中央黨部開會,路遇廣州《民國日報》社長陳秋霖,乃邀其一起乘車。他們抵達廣州越秀南路黨部(今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門前,下車剛踏上臺階時,突然幾聲槍響,兩人均中彈倒地,不久離世。
陳孚木(1892-1959)是陳秋霖胞弟。陳氏兄弟是東莞塘廈鎮人,父陳竹山,基督教教士。大哥陳逸川早年加入同盟會,民初曾任國會議員、孫中山秘書。二哥陳秋霖就讀于廣州培正學堂,因反教言論被開除,后追隨陳炯明,任漳州《閩星日報》編輯,陳孚木當校對。陳孚木曾就讀廣州培英學校,后入云南講武學堂肄業。1921年,受陳炯明之命,兄弟兩人到香港主持《新聞報》,陳孚木任總編輯,陳炯明秘書黃居素也參與其事。
陳炯明、黃居素與陳氏兄弟的結合,紐帶是無政府主義。陳炯明清末曾與劉師復組織“支那暗殺團”。漳州《閩星》由著名無政府主義者梁冰弦任主編。
孫中山與陳炯明決裂以后,粵軍將領陳銘樞左右為難,跑到南京跟歐陽竟無學佛。1924年,黃居素從蘇聯考察回來,動員陳銘樞回粵襄助孫中山。此次回粵,需有個“投名狀”,兩人秘密商定了一個計劃。
1924年7月19日,陳秋霖兄弟發動“報變”,率領香港《新聞報》轉投孫中山,當天發表陳秋霖、黃居素、陳孚木、古愛公等四人聯合署名的宣言,宣稱“從今日始,便要努力成為三民主義擁護者”。汪精衛派人帶信到港,盛稱“兄等此舉,開曠古未有先例,新聞報起義,實賢于十萬之師”。(《陳銘樞回憶錄》,第35頁)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