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人士想上講臺不容易 教師“國考”來了,體檢“國標”還有多遠
雖然多個省市在體檢標準具體細則上有過修訂,但對肢體、視力、聽力等限制性規定仍大面積保留,不少有意愿從教的殘障人士因此被拒之門外。要破解就業歧視,建議推行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體檢標準。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蘇海倫 黃綺琳
2015年5月6日,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區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報名現場。
可公開查閱的21個省份教師資格體檢標準中,對應聘者肢體殘疾均有限制。
雖然多個省市在體檢標準具體細則上有過修訂,但對肢體、視力、聽力等限制性規定仍大面積保留,不少有意愿從教的殘障人士因此被拒之門外。
要破解就業歧視,建議推行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體檢標準。
離畢業還有十幾天,陜西教育學院學生江永洛的心一天比一天緊張:本該在畢業離校那天就可以領到的教師資格證,然而6月12日教師資格體檢報告顯示“心臟早搏”而不能按時領取。正是這一看似無關緊要的檢查結果,可能導致他無法拿到教師資格證。咨詢學校和當地教育局后,仍無明確答復。江永洛只能祈禱出現奇跡。
每年5-7月,正是我國各省市開展教師資格認證最為集中的時段之一(一年兩次)。對于有志從教者,取得教師資格是走上三尺講臺的第一步。申請教師資格認證,除了大多數地區選定的兩科(教育學、心理學)兩證(普通話合格證、畢業證)合規外,體檢合格也是必不可少。然而正是各省不一的體檢標準,將不少應聘者擋在了教室門外。
個子矮、高血壓、面部疤痕、雞胸、駝背、肢殘……在各省的教師資格認證體檢標準中,往往包含有對應聘者肢體、面部、視力、聽力等殘障問題及某些疾病的排斥性條款,其細則不盡相同。多年來,此類條款一直被質疑涉及就業歧視。
2011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龍國英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申報教師資格體檢標準。教育部對此回復,將認真研究。時至今日,中小學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又稱“國考”)已在14個省市實行,并于2015年全國鋪開,然而,教師資格體檢“國標”卻遲遲未能現身。
就業歧視普遍存在
2014年7月,福建師范大學生學生小韓夢因左手殘疾,成為該學院中唯一沒有拿到教師資格證的畢業生。福州市教育局人事處對此回應,“福建省這套標準已實行十多年,小韓夢的情況是第一次碰到”。
實際上,各省每年都有不少人像小韓夢一樣,因為無法通過體檢而拿不到教師資格證。2013年12月,因二級視殘而無法取得教師資格證的楊仁良和殘友們一同制作了一份《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教師資格體檢標準殘疾歧視調查表》,寄往相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
該調查表顯示,當時可公開查閱的21個省份教師資格體檢標準中,都對肢體殘疾有明確限制性條款,其中19省份對應聘者的五官及面部有不涉及教學能力的限制性條款,對視力、聽力也均有具體要求。
對于肢體條件,上述大部分省市對上下肢是否正常運用、雙肢是否等長、步態是否有異等作出規定。如《山西省申請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準及辦法(修訂)》規定,“上肢或下肢不能運動;兩下肢不等長超過5厘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