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義的隊伍是“七路半”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中國內部打歸打,斗歸斗,敵人來了,我們依舊要團結起來把他打跑了再說,這就是抗戰的主題,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
責任編輯:姚憶江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中國內部打歸打,斗歸斗,敵人來了,我們依舊要團結起來把他打跑了再說,這就是抗戰的主題,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
國共合作不是一句政治口號
南方周末:一起守衛黃河,您怎么評價閻錫山的部隊與中共的合作?
劉波:1937年洛川會議后,陜北八路軍的主力部隊陸續開赴晉西北等前線,在黃河延安成立留守兵團,隨后設河防部隊,保衛邊區。司令員正是肖勁光,兩次到蘇聯去學習,軍事素養很高。
1938年春至1939年,日軍多次侵犯黃河河防,肖勁光組織留守部隊憑險加強防守,而且相機渡河襲擊敵人,屢敗日軍,且繳獲許多武器彈藥。肖勁光總結的“半渡而擊”和“主動出擊”的作戰經驗說,要像漁翁打魚那樣,撒得開,收得攏。這些經驗也在國民黨河防部隊得到推廣。
黃河沿線的國共隊伍還是相互協作,配合得很默契。1938年到1944年間,日軍多次進犯河防,每次都被打了回去。這與國共兩軍相互協作分不開。1938年3月,日軍第26師兩千多人,在飛機和地面炮火的掩護下,從神府河防對岸搶渡黃河。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6團與拱衛延安的120師協作,閻錫山的部隊外圍配合,打退了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