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愛”,銀行“怕”大額存單玩轉利率市場化
在利率市場化這股不可抗拒的時代洪流中,銀行正摸著“大額存單”這塊石頭過河。其間,那些具備定價能力的金融機構將勝出,走向真正的市場化。對于企業而言,這款資金管理利器將為他們帶來“真金白銀”的雙重利好。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陳遠林
無論是流動性,還是收益率,大額存單是跨時代的。
在利率市場化這股不可抗拒的時代洪流中,銀行正摸著“大額存單”這塊石頭過河。其間,那些具備定價能力的金融機構將勝出,走向真正的市場化。對于企業而言,這款資金管理利器將為他們帶來“真金白銀”的雙重利好。
媲美商業票據
“這是中國金融管制放開的明顯信號。”
2015年6月15日早上9點,五大國有銀行加上中信、浦發、招商、興業四大股份制商業銀行,同時發行大額存單。距離央行6月2日下發《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僅過去13天。
時間看似很緊,但實際上央行去年6月就下發征求意見稿,而相關大行也自去年起就開始緊鑼密鼓進行籌備。
大額存單(Certificates of Deposit,簡稱CD),按照《辦法》定義,是指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非金融機構投資人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記賬式大額存款憑證,是銀行存款類金融產品,屬一般性存款。
換句話說,就是由銀行面對個人和公司企業等發行的存款產品。之所以稱“大額”,是有“門檻”的,即針對個人為“30萬”,機構是“1000萬”。而期限方面,比普通的定期存款更豐富,包括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和5年共計9個品種。
而利率方面,《辦法》規定,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兩種。固定利率存單采用票面年化收益率的形式計息,浮動利率存單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為浮動利率基準計息。
梳理目前9家銀行已經發行的大額存單可以發現,其中5家銀行推出的產品僅針對個人,而工商、中信和建設、興業銀行面向個人和機構推出大額存單。
至于利率水平,各家銀行則“幾乎像是商量好了”一樣,一致上浮40%,一年期最高為3.15%。這樣的定價,沒有超過央行給定的可上浮50%的范疇。“算是一個合理水平。”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評價。
一石激起千層浪,看似平淡的一款產品卻引發了業界的無限聯想。
“這是中國金融管制放開的明顯信號。”深圳諾輝嶺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董博欣興奮地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董博欣早年先后在南航、華為的集團資金管理部門工作,2011年,他離開華為從事企業資金管理的咨詢,并寫作了《企業資金管理》。
在錯綜復雜的經營活動中,特別是大型企業,幾乎都有安全資金存量的內部紅線,因為一旦現金流斷裂,企業馬上面臨破產風險,所以企業特別需要注意短期資金支付能力。
董博欣介紹,例如一些跨國公司,月末賬戶需要準備的平均余額高達幾十億美金,如何提高這部分錢的收益,又能隨取隨用?常規做法是現金加上銀行存款,大額存單的出現,意味著企業完全可以減少活期存款的比例。
在他眼里,大額存單甚至可以媲美美國貨幣市場的基本投資品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