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綠】悖論不解,環境稅立法難免進退失據
今天這部更像是“費改稅”平移實施方案的立法草案,必會給未來促進污染真實成本的體現,帶來可想而知的阻力。不久后的未來中國是不是還需要更多的環境稅立法?寶貴的立法資源是否用到了刀刃上?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朱紅軍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楊思佳 梁綺雅
今天這部更像是“費改稅”平移實施方案的立法草案,必會給未來促進污染真實成本的體現,帶來可想而知的阻力。不久后的未來中國是不是還需要更多的環境稅立法?寶貴的立法資源是否用到了刀刃上?
《環境保護稅法》草案從2015年6月10日開始向全社會征求意見。
比起2013年財政部提出的環境稅體系設計思路,此次征求意見稿明顯更為緩和。更何況,比起直接實施方案,先立法、再推進實務已經是一條迂回的曲線。
這帶來一個兩難的悖論——稅收要極大限度利于應對經濟下行,任何稍顯激進的全局設計幾乎注定會被實體經濟狙擊,那么要不要為了環境治理的長遠目標,而抓住一切機會迂回向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曾以“稅制綠化”來形容的綠色財稅制度改革,如果不能在總體上一擊而就、實現更有前瞻性的頂層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