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審評改革:大漲背后有大招?新藥注冊費上漲近20倍

僅2014年,中國積壓的藥品待審任務就多達18597件。把新藥注冊成本上調近二十倍,也未必能減少申報量。增加審評人員數量、試點藥品上市許可制度將成為未來改革重點。

責任編輯:蔣昕捷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楊思佳 梁綺雅

藥品注冊費用大漲,各方更關心的是“藥滯”難題何時能解。 (CFP/圖)

僅2014年,中國積壓的藥品待審任務就多達18597件。把新藥注冊成本上調近二十倍,也未必能減少申報量。增加審評人員數量、試點藥品上市許可制度將成為未來改革重點。

“這是CDE(國家藥品審評中心)二十年來的最大改革。”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與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總裁卓永清興奮地說。

他所說的改革指的是新藥申報注冊費上調。2015年5月27日,最新的《藥品、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收費標準》和實施細則出臺。

以新藥注冊收費為例,調整后的國產新藥注冊費標準從原來的3.5萬上漲到62.4萬元,是此前的17.8倍。而進口藥從4.5萬上漲到96.9萬元,是此前的21.5倍。

審批費用上漲,在大多數領域都不是好事,但在藥品審批上恰恰相反,甚至連藥企和研究人員都覺得是個好消息,在他們看來,提高收費是藥品審批改革的第一步,但真正提速需要靠綜合改革。

據國家食藥總局相關人士透露,國家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已經完成,“會是一次重要的變革”,預計將在國務院批復后正式發布。

提價還是低?

中國新藥審批速度之慢,是各方詬病已久的話題。一款藥品從前期試驗到

上市批準,在中國需要8年到10年的過程,業內因此形象地稱之為“藥滯”。僅2014年,CDE積壓的待審任務就多達18597件。

2015年3月4日,在兩會醫藥界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上,國家食藥總局副局長吳湞正面回應了藥品評審緩慢的問題,該局藥品化妝品注冊司司長王立豐也承諾“三年時間實現動態審評”,消除積壓。

“最突出的矛盾是,我們的審評人員太少,申報的量太大,每年申報的量平均在九千件。”王立豐公開表示。

中國藥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