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桿進行時 牛市的杠桿是如何加上來的
這輪看似瘋狂的“杠桿牛市”背后,演繹的是社會融資模式轉軌、證券市場結構轉型和產業形態更替等多重市場與制度的“轉型邏輯”。近期監管者針對加杠桿手段的嚴查,不僅拉開了牛市“去杠桿”的序幕,更關乎股市和經濟的長久繁榮。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劉仕崢
2015年6月23日和24日,滬指連續兩天經歷V形反轉震蕩走高,再次逼近4700點。
在“杠桿牛市”的刺激下,每周數以百萬計的新股民沖入股市。短短一年之內,A股市值從不足25萬億迅速增長至70萬億元,僅增加的份額就超過日本股市總市值。
這輪看似瘋狂的“杠桿牛市”背后,演繹的是社會融資模式轉軌、證券市場結構轉型和產業形態更替等多重市場與制度的“轉型邏輯”。近期監管者針對加杠桿手段的嚴查,不僅拉開了牛市“去杠桿”的序幕,更關乎股市和經濟的長久繁榮。
“最黑暗的一周”
股指的狂飆,最終在融資杠桿難以支撐時,引發了雪崩式的暴跌。
“中國A股是目前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股票市場,但它與世界其他地區股市的走勢毫無關聯。”英國《金融時報》編輯約翰·奧瑟茲的這句話,顯示出了過去幾個月內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困惑。
這種困惑被巴黎銀行的分析師理查德·伊利更為直接地表達了出來:在他看來,過去數月內中國A股的暴漲,“沒有任何明顯的技術、金融或宏觀創新推動”,就是一場由融資杠桿所推動的“投機性泡沫”。
不過,很快A股便遭遇金融危機以來最黑暗一周。
6月19日,上證綜指重挫6.42%,創業板指數下跌5.41%,兩市近千只個股跌停。從6月15日到6月19日,上證綜指累計跌幅達13.32%,創下自2008年6月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
下跌以多米諾骨牌式的反應上演:先是機構主動降杠桿,隨后前期大漲的個股開始暴跌,導致高比例配資賬戶開始爆倉,配資平臺為自保開始強制平倉,使得更多的股票暴跌,最后甚至連非配資賬戶也開始拋售股票。
5000點附近,驚恐情緒一觸即發,人們似乎剛剛想起過去半年中研究人士對A股“基本面背離”的紅燈警示:從去年7月到今年5月,反映實體經濟景氣度的匯豐PMI從51.7%下降到了49.2%,表明經濟增長動能明顯減弱。但同期,上證綜指卻上漲了1倍有余,走出了2007年以來的最大一波牛市。
但牛市背后,市場融資余額增加了1.7萬億元,按融資交易量的比例推算,市場中增加的炒股資金總量增長了10萬億元以上。
錢從哪來?除了融資融券這樣的“正規軍”之外,不計其數的股票配資平臺、P2P公司、擔保和小貸企業甚至某些地下錢莊,均加入了證券融資的行列,并以空前的效率將A股市場中的融資杠桿推到極致。
“證監會管得了市場內的兩融規模,但場外配資誰都管不了。”一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