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我對眼前的一切都好奇一個法國姑娘鏡頭里的1966年

放了十幾張之后,我的中國朋友跳起來:你把我的過去還給了我!這就是我過去的過去、我的少年時代!我的記憶是黑白的,你把我的彩色記憶還給了我!他的話點醒我:當時中國人是沒有彩照的,只有新聞機構才能拍彩照。我的照片自有其意義。

責任編輯:李宏宇 李曉婷

1965到1968年間,法國駐華大使館最年輕的雇員索朗日·布朗在北京、太原、蘇州進行了大量“街拍”。圖中是1966年5月1日游園活動上的“大頭娃娃舞”,再過幾個月,它就會被當成“四舊”的象征,從舞臺上清除。 (索朗日·布朗/圖)

索朗日·布朗不愿以游客的身份回到中國,盡管身為《法國世界外交論衡》月刊的記者,因公因私安排一次中國之旅對她來說很容易。“我想保留我的記憶,我知道后來中國的樣子跟我在西方任何一個城市見到的沒什么兩樣。”布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只會為了“做事”回到中國。

2002年之后,“做事”的機會接踵而至。平遙、北京798、上海等地的攝影展相繼展出布朗于1965年到1968年間,在北京、太原、蘇州等地的“街拍”。

長安街的大型集會,人群如蟻,紅旗漫卷;各種各樣的游行,灰藍色人群在馬路上列隊行進,一眼望不到頭;人們胸前別著紅色的語錄布條,自行車的車把下面都懸掛著紅色的語錄牌,這是當年的“標配”,商店有賣。蕭瑟的鄉村公路上,一群串聯少年從沙塵中走來。彩色的毛澤東像被他們綁在行李上,那是他們身上最鮮明的色彩。南京街頭,老太太在撿菜幫。斑駁的陽光照耀在蘇州連片的船桅上。雜貨鋪的柱子和門楣上貼著紅色標語和鑲紅邊的毛澤東像,售貨員把肘部支在柜臺上,閑適而狐疑地打量攝影者。

這些照片攝于布朗16歲到19歲之間。當時,她是法國駐華大使館最年輕的雇員。1964年成立的法國駐華大使館招不到足夠的雇員,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