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井商圈純外文店名泛濫身在中國 疑在異國
四百余幅照片,兩萬余字的報告。這是兩位退休新聞工作者歷時兩年,就北京多個商圈店鋪命名問題沿街走訪的調查結果。
責任編輯:呂宗恕
北京市百貨大樓南樓一層滿眼是外文店鋪名,如果不知道是在中國,很可能誤認為在國外了。
四百余幅照片,兩萬余字的報告。
這是兩位退休新聞工作者歷時兩年,就北京多個商圈店鋪命名問題沿街走訪的調查結果。這篇題為《給我們的商業夢起個中國名——中國商家用純外文名稱的現狀和依法規范商家名稱的調查》(以下簡稱“商家名稱調查”),經北京市東城區專家學者名人協會和全國政協委員之手,于2015年3月提交到全國政協。
據了解,該建議已引起商務部、中國社科院等部委機構的重視。報告中提及的商圈管理方之一的王府井大街建設辦,亦就此召集有關單位召開了會議,研究改進方案。
因洋文店鋪名滿目皆是,不少身處其中的消費者稱似有異國他鄉之感,認為其知情權受到侵犯。面對此景,多數受訪者表示,中國店鋪可以有英文名,但不能沒有中文名。
走在中國商店,更像在國外
據南方周末調查,北京商圈里的商店店鋪完全用外文名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外國商家沒用入鄉隨俗的譯名而只有外文名;另一種是中國商家給自己起了個洋名字而不用中文名。
為了掌握一手數據,南方周末以北京王府井大街各店鋪201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