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完藝術品,轉戰郵幣卡
各地文交所自2009年勃興以來,曾經遍地開花。但因為其暴漲暴跌所帶來的社會風險,又被主管部門叫停整頓。為了突圍,文交所開始轉向郵幣卡市場。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劉仕崢
鄭州文交所自2012年9月宣布停止份額化產品交易以來,仍拖欠大批投資者當初近9000萬投資款。
各地文交所自2009年勃興以來,曾經遍地開花。但因為其暴漲暴跌所帶來的社會風險,又被主管部門叫停整頓。為了突圍,文交所開始轉向郵幣卡市場。
興也藝術品禍也藝術品
天津文交所推出類似藝術品資產組合,隨即遭遇了30個工作日上漲17倍的暴漲以及與最高價相比達92%的暴跌。投資人受損,進而維權,文交所糾紛不斷,監管部門開始介入。
2009年6月15日,中國第一個文交所——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文交所)成立,9個月后,九部委簽發《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釋放出支持文交所發展的信號,全國各地開始籌建文交所。
在全國文交所行業協會籌備組召集人彭中天看來,這一輪文交所的興起,迎合了當時人們開發精神文化、尋找投資渠道的需求。
2010年8月18日,深圳文交所創造性地將藝術品“類證券化”,推出了中國首個藝術品資產包“天祿琳瑯1001號-楊培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