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世間再無李春城

后來我才知道,這是全文給網友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細節。讀者在文章后面留言說:“好希望領導們都有鼻竇炎,這樣就沒有霧霾了?!?/blockquote>

李春城給成都留下鮮明的個性施政印記,他剛到成都,就展現了鐵腕的一面。 (南方周末資料圖)

在稿子中提到,李春城因為有鼻竇炎,對于空氣質量甚為敏感,在位時候,極端重視生態環境。彼時尚無“霧霾”一說,而成都在李卸任之后,空氣質量明顯變差了。

后來我才知道,這是全文給網友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細節。讀者在文章后面留言說:“好希望領導們都有鼻竇炎,這樣就沒有霧霾了。”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帶你跟隨南周記者腳步走近李春城。

決定寫李春城,是部門會議結束后的那個晚上。紅軍老師、會群老師和其他社會新聞部的同事,聚在一起聊選題。我剛從一個信源處得知,李春城紀檢調查已結束,即將移送司法。當晚,我提議,以李春城為切入口,寫寫四川。眾皆以為然。4月23日,我動車赴成都。

如何下手?寫人還是寫事?

在我們寫李春城之前,關于李的報道很多,但質量普遍不高。老東家財新傳媒的幾篇稿子是為數不多的有“硬貨”的報道。那篇名為《李春城的“圈內人”》的稿子,指出李落馬源自老干部的舉報,事涉成都北郊的五龍山項目。此后所有關于李的報道,皆沿襲了這一口徑。

初抵成都,我面臨艱難選擇:寫人還是寫事?按照我此前的新聞訓練,寫高官落馬,無外乎兩種套路,一種是寫其人,所謂“將官員還原成一個活生生的人”,說白了就是寫八卦;另一種是寫其涉案情況,貪腐內情。我的老東家財新傳媒幾乎只寫后一種情況,即高官貪腐的硬調查。我在財新得到的經驗是:一個官員落馬,報道一般分為兩個階段,前期是其剛剛落馬時候,信源往往是舉報人,后期是審判之后,信源常常是律師,極少情況下也有法官和檢察官。

抵達成都之時,我恰巧面臨著一個尷尬的時段:李春城剛剛落馬的2012年12月,民間舉報人、坊間傳聞之類的,我沒有趕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