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加入網絡作協嗎?

傳統文學要經過編輯、出版……網絡文學只要一臺電腦就可以產生作品。傳統作家像“單位人”;網絡作家像“社會人”?,F在,差別開始縮小了。

責任編輯:袁蕾 李宏宇 實習生 馮浩鵬

《拐個皇帝回現代》劇照。吳玉敏的這部同名網絡小說,被改成網絡劇,電影和漫畫的改編權也已經售出。網絡作協正在積極幫旗下的網絡作家們“牽線搭橋”,把“IP”換成真金白銀。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傳統文學要經過編輯、出版……網絡文學只要一臺電腦就可以產生作品。

傳統作家像“單位人”;網絡作家像“社會人”。

現在,差別開始縮小了。

網絡作家吳玉敏發現,身邊有不少人表示,拿到四川省網絡作協的會員證后,會曬出來“裝X”。“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覺得有個機構加入,能提高榮譽感。”

在四川省網絡作協成立大會的分組討論中,吳玉敏被單獨點了名。參加討論的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趙明仁說,網絡作家因為常年熬夜,看上去氣色很差,只有她的氣色還好。吳玉敏半開玩笑地回應道,自己不過是涂了粉。

2015年6月10日,四川省成立了全國第五家省級網絡作家協會。第一批入會的網絡作家有165人,其中130人參加了會員大會。

眾所周知的是,大會召集人周小平當選了四川省網絡作協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被聘為名譽主席。

吳玉敏當選為四川省網絡作協副秘書長之一,幾天后她在個人微博上宣布了這條消息。她告訴朋友們請叫她“小蜜”,還在后面添了兩個大笑的表情。

網絡作協從哪兒來的

四川成立的網絡作協,是全國的第五家省級網絡作協——前4家分別在浙江、上海、廣東、安徽。

“網絡作協”的概念早在2009年就出現過。詩人谷未黃、周瑟瑟曾發起民間的“中國網絡作家協會”,一度有五百余名網絡寫作者加入,最終因難以獲批而不了了之。那時,《文匯讀書周報》的一篇評論稱,在網絡文壇中,以“網絡作協”命名的組織那時早已隨處可見,某網站一個以“網絡作家協會”命名的博客圈子,會員已有三千多人。

當時,時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新聞發言人陳崎嶸回應說,中國作協是合法的全國性作家組織,中國作協及各省市作協也正吸收優秀網絡作家加入。2014年,陳崎嶸曾公開對媒體表示,依照他的樂觀估計,中國網絡作協將于2015年上半年成立。

省級網絡作協搶在了中國網絡作協的前面。2014年1月7日,浙江省網絡作協成立,也是全國第一個網絡作協。半年之后的7月3日,上海網絡作協成立。其實比這些網絡作協更早,2013年10月31日,北京作協就成立了網絡文學創作委員會。

參加網絡作協后要干嘛?浙江省網絡作協的章程載明了會員的義務與權利:“會員有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決議,參加本會活動,繳納會費的義務;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對本會工作及領導人員的建議、批評和監督權,以及享有本會有關待遇的權利。”這條規定,與浙江省作協章程關于會員的條款幾乎完全一致。

“當時我們感覺到,網絡發展的現狀需要一個協會,來團結社會上的網絡作家和寫手。”浙江省網絡作協主席曹啟文回憶道。

曹啟文并沒有太多網絡寫作的經驗,他的出身是傳統文學刊物的編輯。在他看來,傳統作家是“單位人”,網絡作家是“社會人”。前者可以參加作協、文聯和文藝家協會,“比較遵守規則,知道自己在寫什么,在哪里發表,知道自己作為作家的一些責任,有自我約束。”而后者通常沒有。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對網絡文學來說意義重大——周小平和花千芳作為網絡作家代表參加座談會。

此前一年的2013年8月10日,周小平以網絡“大V”身份,與紀連海、潘石屹、古永鏘、陳彤等網絡名人一道,參與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主持的網絡名人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佳凝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