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樓影院】哪有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如何解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各種畫面?陳凱歌選擇的是反思和批判,卻也只是止步于此,而無力藝術化表達。

(豆瓣/圖)

陳凱歌大概從來沒有長大過。

看了《道士下山》以后,我反而明白了他為什么要寫那封情書,在微博上發出來,公布天下。這部電影就是他的少年情結,他投入感情了。

我大學時代看過他的一本書,叫《少年凱歌》。在那本書里陳凱歌回憶了自己的青春期。那本書寫得很好,在狂飆浩蕩的時代,這個少年自以為什么都懂,天真驕傲,同時目睹了極其多的不幸和悲慘。垂死的老頭瞪大的眼睛,雪亮的碗,被混混強奸的女孩子的嚎叫,以及紅衛兵年代混亂的場面。從此陷入漫長歲月的夢回年少。哪怕他呆在曼哈頓公寓里,也忘不了。那是一個優秀作家的手筆。

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各種畫面停留在他的腦海里,誰來給這個少年解釋世界?為什么發生這些事情?是什么導致了他看見的一切。是權力,是野心,是社會問題,還是命運?

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得自己去琢磨。這也是每個人心里都多多少少會琢磨的事。陳凱歌選的態度是反思和批判。他覺得自己幼年時代是一個看客,是潮流卷入者,也是小幫手。他愧疚于自己的冷漠看客和參與。他止步于反思和批判,卻無力藝術化表達。

這個問題在張藝謀那里,是“儀式”。也許承受不了終極解釋,也找不到唯一的回答,甚至也不認為有唯一的解答,但他可以負責呈現儀式感。

(豆瓣/圖)

張藝謀會拍《歸來》,為文革時的愛情招魂,他也會時而《山楂樹之戀》,時而《金陵十三釵》,時而歌頌霸道的一統天下,反俠客刺殺,時而又寂靜沉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