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難題:誰都想賺了就跑,這游戲還怎么玩
三個月內,新三板指數慘遭腰斬,火熱的市場急劇降溫;那些一心賺快錢的機構、公司,正手握賬面浮盈,苦苦等待套現機會。爆炒一輪后,新三板的短期風口已經結束?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劉仕崢 劉慧敏
新三板受到主板的影響,很多行為都短期化。
三個月內,新三板指數慘遭腰斬,火熱的市場急劇降溫;那些一心賺快錢的機構、公司,正手握賬面浮盈,苦苦等待套現機會。爆炒一輪后,新三板的短期風口已經結束?
從2015年6月29日開始,僅僅一周,新三板掛牌公司艾錄股份(830970)的股價就跌去近五成,從最高28塊跌到了15塊,市值縮水了9億元。
“公司一切正常。”創始人兼董事長陳安康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顯然,他對這場沒來由的暴跌也毫無頭緒。
股災颶風席卷的不僅是艾錄股份,與三個月前相比,新三板指數已經慘遭腰斬——從4月7日的歷史高點2673點、2134點(做市指數和成指)跌到7月8日的1220點、1280點。單日成交金額也相應從52億元跌至3.5億元。
2015年7月15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達到2732家,正在向3000家邁進,新三板指數行情則繼續掙扎著從V底爬升。
“韭菜”沒得割了
這個時候,機構投資者才發現,自己投進去之后,退不出來。
在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中,幾乎所有人都把新三板這一輪低潮歸咎于預期的政策紅利沒有兌現,轉板、分層、做市商擴容、公募基金入市等等,都沒有落地。
2014年年底、2015年初,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股轉公司)多名高管在多個公開場合表態,新三板競價交易方式有望推出,不過推出的時間節點一再變化,從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內。
“昨天說的、今天說的、和前天說的不一樣,不嚴肅。”陳安康對此很著急,但又無可奈何。
新三板最開始引入的是協議交易,即由買賣雙方共同商定價格成交;2014年8月推出了做市交易方式,引入做市商向投資者提供買賣價格,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交易,一舉激活了新三板市場流動性;競價交易類似A股交易方式,買賣雙方公開報價方式確定證券價格并成交。
2015年4月29日,股轉公司總經理謝庚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新三板市場不具備競價交易的要求,會依市場條件的成熟情況研判推出時機。
競價交易無疑能夠為新三板注入更多流動性。這一政策預期擱淺,無異于給新三板潑了一瓢冷水。
新三板的投資熱情已經冷卻,聯訊證券投資顧問周琦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新三板短期內風口已經過去了。&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