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會·香港電影·里弄1950年代的上海
1959年到1962年,上海共放映香港電影29部,其中1962年,放映8953場,觀眾706.2萬人。每回放港片,電影院就被包圍得水泄不通,有人沖破大門,有人踩壞座位。熱情顯然超出了有關部門的預期。1963年之后,香港電影就徹底從上海電影院消失了。
責任編輯:袁蕾 李宏宇
開始上海研究,張濟順最初的好奇是:1949年前后,社會大變動,上海里弄和居委會的人是什么狀況?圖為1960年代初的上海生活。
張濟順研究上海里弄,一大原因是為母親。1958年之后,受過良好教育、生活優越的母親因病提前退休,成為一名里弄工作的“義工”:弄食堂、生產組、托兒所管賬,為居委會開掃盲班,無不熱情參與,分文不取。也因此,母親在“文革”中一直受人保護,“左鄰右舍沒有一個上去火上澆油的”。
“居委會工作涉及千家萬戶,卻在很長時間里進不了學術殿堂。但是我一直特別好奇:在1949年前后的大變動中,上海里弄里有各種各樣的人,人們抱著不同的目的進入居委會,他們到底為什么做事情?當年我媽媽行走其間的是怎樣的里弄?”張濟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1980年代末,復旦大學青年講師張濟順抱著這些模糊的好奇進入上海史研究,里弄是她最初的研究主題之一。
2015年4月,張濟順著《遠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烦霭?。書中文章以“勞動人民”“知識人與文化人”和“小市民”為研究對象,在里弄、私營報業與出版、大學校園、影院內外四個空間。
“‘都市遠去,摩登猶在’是1950年代中國的上海旋律,也是1950年代上海的歷史主題。”張濟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里弄福利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