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生意經】朦朧詩與老木
這里要講的故事,就是關于朦朧派詩人中的一個代表——老木。
責任編輯:朱又可
1978年中國的政治氣候溫和了,我又拿起筆寫文章、寫小說、散文,但多的是寫詩評和詩歌理論文章。1980年被平反,我得以去成都大學教書,因為這所學校能解決我們一家人的房子,這在當時是天大的問題。去了成都,自然而然去《星星》詩刊非常勤,于是就與流沙河、游籬等人成了無話不說的至交。
這時候中國有了一場朦朧詩的爭論。圍繞著北島、舒婷、顧城等人的詩,中國掀起了一場全國性的辯論。開始是反對朦朧詩者居多:“這是一種異端邪說”,“這是詩的癌癥”,“這種詩是不為人民服務的”。
好在這個時候的政治氣氛是溫和的,所以說朦朧詩好和說朦朧詩壞的都可以各說各的,凡寫“朦朧”的詩都成了一大批年輕詩人的追求目標。當時的《詩刊》是由邵燕祥這樣的開明人士在主持,他們決定召集中國當時的詩評家們在北京開一次辯論會。這就是1980年的定福莊會議的背景。圍繞著一種詩歌而舉行一場全國性的面對面的辯論會,在中國詩歌史上恐怕絕無僅有。
四川被分配赴會的是兩個人,一個是《星星》詩刊的副主編,一個是我。當時我不認識到場的任何人,只是讀過謝冕的“崛起”的宏論,非常敬佩謝的高瞻遠矚和對年輕人的熱情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