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給國企改革劃兩條線
市場普遍預測,在股市穩定之后,國企改革將真正拉開大幕。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家機械設備制造廠的工人正在焊接配件。成千上萬工人和工廠的命運,曾經在過往30年來反反復復的國企改革中沉浮,如今又將被本輪國企改革所改變。
為什么強調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為什么必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2015年7月15日,人民日報報道,國企改革頂層設計行將出臺,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國資委的職責、央企分類等。
7月17日,在吉林長春考察兩家國企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對國企要有制度自信,“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
這引發市場普遍預測,在股市穩定之后,國企改革將真正拉開大幕。此前,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1+N”方案,一直被期待會在2015年上半年出臺,但始終未有面世。
這樣的背景下,一個月前先行發布的兩份文件,被視為決策層為本輪國企改革定的調。
2015年6月5日,中央深改小組審議通過了兩份國企改革的重要文件——《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文件強調,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明確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要堅持問題導向。
自從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停滯十年的國企改革重啟的呼聲漸響。盡管全會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但混改究竟如何混,國有股東允許放棄控股權嗎,非國有資本可以多大范圍、多深程度地入股國企,各界一直在等待決策層的定奪。
一些市場派人士之前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混合所有制,預示著國企改革會沿著更加市場化、“政企分開”的方向推進,比如國企進一步去行政化,企業高管職業經理人化,其選聘進一步市場化等。
但上述兩份新文件的出臺表明,事情沒這么簡單。
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表明國有企業領導人仍須是黨的干部,由黨組織任免,向黨組織負責。明確黨組織在國企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表明黨對國企的領導將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確。
按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企業權力分配是按持股占比和投票權決定,要確保黨對國企的領導,意味著國有股東不會放棄其控股地位。黨對國企的領導與現代公司治理規則如何銜接,還需進一步厘清。
而國有資產流失,是1990年代中后期國企戰略性重組、“抓大放小&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