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田創始人鄧錦宏:當農民在田里也能用手機上網,事情就成了
2013年年底,我發現一個很讓我興奮的數據:每天訪問一畝田的用戶里三成是通過手機登錄的,農民白天在田間地頭,也可以通過手機登錄一畝田了。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撮合農民和買家進行交易了。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畝田創始人兼CEO鄧錦宏。
2013年年底,我發現一個很讓我興奮的數據:每天訪問一畝田的用戶里三成是通過手機登錄的,農民白天在田間地頭,也可以通過手機登錄一畝田了。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撮合農民和買家進行交易了。
假如今天全國有一萬個人要買白菜,以前是通過很復雜的多對多的關系完成交易,我們出現后,通過系統的算法,包括價格、品質、規格、距離、天氣和信譽等級等,實現雙方交易的精準匹配。
現在很多大的農場主已經在用無人飛機施肥,用攝像頭監控了。尤其是很多現代農業合作社的現代化程度,超出我們想象。最后就是冷鏈運輸行業和批發市場的建設,高速公路的修通和物聯網等投入應用,各方面的資源都在加碼這個市場。
三個月前,南方周末記者第一次走進一畝田的辦公室,那時公司只有1300人,正在大量招人。
大家擁擠在一個小辦公室里,甚至連洗手間門口,也放了個屏風,搭建出了個臨時工位。來拜訪和談合作的,只能在過道里放兩把椅子將就一下。公司唯一的會議室員工基本預定不上,每天都有一些縣考察團來這里參觀。
三個月后的今天,南方周末記者再次走進一畝田的時候,他們的辦公區域擴大了好幾倍,在隔壁一個大廈租了好幾層的新辦公室。員工突破3000人。
這就是互聯網速度。有圈內人士感慨,上一次互聯網行業出現如此高速增長的公司還是團購行業興起時候的美團網。
一畝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個農產品大宗交易的B2B平臺。雖然過去4年里,這個公司實現了2000%的增長,但直到這句話在社交媒體上發酵,一畝田才第一次為互聯網圈熟知。
一畝田創始人兼CEO鄧錦宏1985年出生,大學畢業后,兩次創業失敗,兩度進入百度。最后創建了一畝田。7月10日,他在極客公園的一次演講里說:你們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畝田提供的。
試錯了五個方向
只有第六個方向是賺錢的,這就是農產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兒”模式。
2009年,正好百度市場部在做一個鄉村信息化的項目,沒有人愿意接手,我就接下來了,并把它做成了百度當時最成功的一個公益項目。
這個項目持續兩年,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大量了解和接觸農村社會后發現一個現象:我四歲之前在農村長大,但沒想到20年過去了,我兒時印象里的農村,跟現在的農村并沒有什么大的變化。我記得小時候農村還是有很多青壯勞力,現在幾乎只剩老人和留守兒童,空巢現象嚴重,在中國70萬個自然村中,不少村莊甚至消失了。
中國的農村和農民不應該是這樣的。城市里的人們在享受現代化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