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跑了,校長怎么辦
“城擠、鄉弱、村空”的教育危局在全國各地接連上演。有調查顯示,在2000年到2010年間,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初中,幾乎每過1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
榆樹市劉家中學魯海芳站在校長寄語前,這段寄語雖只有數百字,但魯海芳寫時是字斟句酌,數易其稿。
“城擠、鄉弱、村空”的教育危局在全國各地接連上演。有調查顯示,在2000年到2010年間,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初中,幾乎每過1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告訴你當學生跑了,校長可以怎么辦。
“城擠、村空”的教育危局
“縣城里學校塞得滿滿的,而農村學校車馬冷落無人問津。”這是在長春市榆樹市采訪時一位鄉鎮教師告訴我的。他所抱怨的,正是農村學生流失問題。
在榆樹市城區里,班額超標現象普遍存在。原本人數限定為45人的班,往往有六七十名學生。再看農村,以新立鎮青頂中學為例。六間校舍,有三間在空著。一位有著30年教齡的地理老師感嘆說,“沒有學生啊,以前高峰期還有四五百學生,現在一年不如一年。”
“城擠、鄉弱、村空”的教育危局在全國各地接連上演。21世紀教育研究院曾對此做過專門研究,結果顯示,在2000年到2010年間,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初中,幾乎每過1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
素有“糧豆之鄉”美名的榆樹市,同時是勞務輸出大市。勞務經濟是其支柱經濟之一。大量農村人員外出打工或是進城,也催生了另外一個群體——流動兒童。
在榆樹市第四小學附近,記者就曾遇到一位8歲的小男孩。傍晚,寄宿班的孩子們在小區內玩耍。但這個小男孩卻獨自一人蹲在臺階旁,拿著一根木棍像打鼓一樣地敲打著面前的磚頭。他說,他來自周邊鄉鎮,別的小伙伴不跟他玩,他就自己玩。我問他,想不想回自己鎮上的學校讀書?他搖搖頭,說鎮上的學校教得不好。
對農村教育質量不滿意的,不止孩子,更是家長。前面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