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圈男孩”和他的精神病家族“病”鎖世代
父親是智障者,母親是精神病人,生下了與豬相伴的“泔水男孩”。而他們的上一代也是這樣的悲劇結合,似乎成了一種惡性的代際循環。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梁嘉瑩 鄭麗嬌
2015年7月4日,志愿者看望“泔水男孩”。孩子那頭臟發已經剃掉,頭上的傷疤清晰可見,患有精神病的母親給磕的。
父親是智障者,母親是精神病人,生下了與豬相伴的“泔水男孩”。而他們的上一代也是這樣的悲劇結合,似乎成了一種惡性的代際循環。
中國有1600多萬重癥精神病患者,既要保障他們在不發病情況下的生育權,又要維護下一代的健康權,需要政府與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愛,更完善的醫療扶助,而不是歧視,更不是一禁了之。
六歲半的劉小宇坐在小凳子上,腦袋上貼著電極,刺激主管語言功能的神經區,醫生舉起手中的小卡片,讓他跟著一起讀。
他卻站起來,想用手去抓,嘴里“哈,哈”地叫喚。
“媽媽,爸爸。”醫生繼續做著口型。
在城郊一個偏僻的廢棄院子,他的媽媽李巧榮頂著亂糟糟的頭發,正跟在丈夫劉振學身后,視察他們的十六頭豬。
豬聲哼哼,劉振學神情專注,李巧榮亦步亦趨。兩個人似乎都不介意自己的兒子不見了好多天。
消失的還有另一個人,劉小宇79歲的奶奶,后者聲稱自己有103歲,成了村中的笑談。小孩被送去醫院恢復說話的能力,老人則被送到了敬老院。
“一家人,要么瘋要么傻。”當地人蓋棺定論道。
當這個奇怪的家庭被曝光在公眾面前,家庭里的成員們便四散開來。他們破敗的房子,如今也成了一堆瓦礫。事發后,村里決定給他們蓋新房。
“泔水男孩”
所謂事發,指的是一組在網絡上流傳的“豬圈男孩”照片。
2015年6月30日,河南省清豐縣,一輛來往餐館收集泔水的三輪車車斗里,一個小孩和一頭幼豬各據一方。小孩衣裳破爛,蓬頭垢面,豬也滿身泥污,差相仿佛。豬顯得委頓,小孩精神倒好,瞅著鏡頭笑。
幾天后,當地的愛心志愿者找到了小孩在車子營村的家。透過緊鎖的門縫,志愿者看見他蹲在院子里的豬圈旁。鄰居跑上前告狀:有時候一天都睡在那呢。
這就是劉小宇了。不過,南方周末記者調查得知,男孩平時并不住在豬圈里,“豬圈男孩”一說不準確。
后來,志愿者給小宇理發,發現他一頭橫七豎八的傷疤,和他說話,又發現他到了讀書的年紀卻還說不出一個字。
村民還說,他的父親讓他吃從泔水里挑揀出來的飯菜,所以他又被叫做“泔水男孩”。
而他頭上的傷疤,則是母親李巧榮打傷的。村民作證,李巧榮喜歡按著劉小宇的頭往地上,或者墻上磕——比如,劉小宇的額頭上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坑。
群情洶洶,當地政府很快作了情況說明:這一家人,父親劉振學有著智力障礙,母親李巧榮則是精神病患者,同住的還有劉振學的老母親張愛菊,精神也不正常,不會說話的孩子則有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