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踐十年的華德福教育 民間教育自救的一種積極嘗試

很多朋友愛問我,華德福和公立教育有什么不同?我覺得,實踐層面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立足于孩子的發展,而不是應試。從理論層面來說,它把孩童發展階段和重點說得比較清楚,富有操作性。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曾莉蓉

李澤武與學生的農耕課 (作者供圖/圖)

研究和尊重孩童身心靈發展規律,給出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尊重個體,努力因材施教,這是華德福教育最大的特點。

很多朋友愛問我,華德福和公立教育有什么不同?我覺得,實踐層面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立足于孩子的發展,而不是應試。從理論層面來說,它把孩童發展階段和重點說得比較清楚,富有操作性。

華德福教育:理念和特色

演講時,我常常半開玩笑地對朋友們說,“現在談論中國教育,處處怨聲載道,人人口誅筆伐,個個痛心疾首,中國教育真是比煤球還黑,比什么球還臭。隨便撿起一個石頭,亂扔一下,必然打中中國教育,上自領導,下至百姓,沒人敢吭聲!”

玩笑歸玩笑,中國教育確實到了必須轉變的時候。大批孩子出國,大把錢交給了別人,沒理由認為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更不用說還有極多心理出狀況的孩子,或回答關于大師級人才培養的“錢學森之問”。

事情是明明白白在那里,但又怎么樣呢?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不過,有希望的是,也有許多家長幡然覺醒,家長自己租地建房,自己或一群人一起做老師,同時,學習有特色的國際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開展教育自救。而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教育,因其全人理念與大可實施的方法,被眾多家長所接納,成為從草根而起的教育行動的一個代表。

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1919年從德國斯圖加特開始,走過近百年歷史,它是除各國主流教育外,全球非宗教教育的最大一支教育。它的開創人是奧地利哲學家、教育家、藝術家、歌德專家魯道夫·施泰納(Rudolf Steiner),實際上他的才能遠不僅此,他被《財富》雜志主編達文波特稱為與達芬奇同樣的天才和全才。他創立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就是對人類智慧和人認知之路的精彩探求。而華德福教育是他天才世界觀的一個縮影,核心在于對人的發展階段的破譯,并由此給出各階段發展重點和實施辦法。施泰納明確說的是,他所倡導的教育是屬于未來的。所以是在面向未來的基礎上看孩子,看過去的文明,過去的教育。

他認為人是由物質身體、生命力身體、情感身體,以及自我所組成。0-7歲,直到換牙,主要在身體發展與生命力葆有上做文章。他認為這個階段強調認知是具有危害性的,孩子此時起作用的是意愿和意志,是手的工作,這個“手”指四肢;7-14歲的主發展是感受與情感,是心的工作;14-21歲是認知能力的急速發展,是頭的工作。

所以,也可以把華德福教育歸結為3H教育,Head,Heart,Hand,頭、心、手的教育。絕妙之處是既有階段性,又整體發展。而意識的發展,是一條主線。即從孩童意識的無意識沉睡狀態,到下意識的做夢狀態,到清醒的意識狀態。更妙的是,這些狀態之間,意志、情感、思考之間,它們有何關聯,又如何關聯到教育教學中去。

比如一些“著名”的華德福之問:華德福幼兒園不教讀、寫、算,不是會輸在起跑線?華德福低年級早上唱唱跳跳,幾乎在玩??!華德福做那么多手工、木工干什么,又不是培養裁縫、木匠?

要回答這些,就需要從上面提到的孩子的構成、機制、不同階段的心理動因出發去理解。

幼兒園不教讀、寫、算(準確說是不“正式”教),低年級唱唱跳跳,是因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