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毛病折磨新電改

新一輪電改拉開大幕,但具體的實施方案卻還在激烈博弈中,遲遲未能落地。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劉慧敏 田靜

第二輪電改的核心在于“管住中間,放開兩端”,具體的實施方案仍在激烈博弈中。 (CFP/圖)

新一輪電改拉開大幕,但具體的實施方案卻還在激烈博弈中,遲遲未能落地。

從“9號文”第一稿的電網只做輸配電,交易機構獨立,到目前的電網參與競爭性售電,交易“相對獨立”,中間有各種反復,“改革就是妥協的過程”。

電力改革的頂層設計仍在拉鋸,但在地方層面,變化早已開始發生。電網公司最怕的是發電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嫡系部隊,相對最沒有威脅的,是民營資本。

配套方案或延遲

目前各方爭議的焦點在售電公司的進入門檻、市場建設、交易機構相對獨立等。

2015年7月27日,作為五大省級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之一的貴州省,率先出臺《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工作方案》。

這被視為本輪電力改革艱難邁出的一步。貴州方案延續了電改“9號文”的思路,在輸配電價、電力市場建設、售電側改革和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機制等方面作出改革,并落實到具體的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

2002年,第一輪電力改革的綱領文件“5號文”定調電改方向為,“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離、競價上網”。但除了廠網分開,后三步基本擱置至今。

今年3月份,電改“9號文”出臺,標志著第二輪電改正式開始。電力體制改革的終極目標是還原“電”的商品屬性,讓電價走向市場化。但目前,除了發電側已經放開外,電力的輸、配、售幾乎均由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統購統銷”,而這也正是本輪電改的關鍵所在。

根據“9號文”,這輪電改的核心在于“管住中間,放開兩端”。即改變電網的盈利方式,將從吃“差價”變成只收“過網費”;同時放開售電側,向社會資本開放售電,建立“多買多賣”的電力交易市場。

“9號文”為電改指明了方向,但具體的實施方案,包括五個配套實施意見和一個指導意見,卻還在博弈中。

“現在就是配套性文件下不來,因為意見矛盾太激烈,都沒有達成共識。之前說6月底就要出來,但看來7月30日也出不來,電改小組剛剛在7月20日左右開了一個討論會,會上意見非常多元,沖突還挺多的。”一位參與電改的專家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上頭的意思是再看看,再征求一輪意見。”

“現在配套文件還沒最后確定稿,還有一些爭議點,比如售電公司的進入門檻、市場建設、交易機構獨立性等方面。”發改委一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在配套文件中,各方博弈的焦點在&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