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干親、志愿者、微電影、廉政長廊……四川青神:廉政搞搞“新意思”
只是沒有哪年的活動,像“打干親”這樣徹徹底底地火了一把。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青神官場上,當地“認干親”的傳統風俗被利用,成了攀附關系的利器。
“縣城人口才六萬,屬于典型的人情社會??傆腥宿k事的時候,打招呼說是哪個領導的干親”。
“我的干親是外地的,應該不屬于這次范圍。”
這幾年紀委的宣傳壓力也很大,“上面下的指標越來越重”。該宣傳點什么呢?紀委也很為難。
“自覺抵制封建腐朽文化、袍哥文化、勾兌文化,不以任何名義任何形式與任何人‘打干親家’、‘認干爹干媽’、‘認干兄弟’、‘認干兒女’,……”
2015年7月22日,一場宣誓在四川省青神縣青廉廣場舉行,參加者是青神縣三百多名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站在第二排的黃樹青,也舉起了右手,聲音十分洪亮。
“按照中國人的說法,這是賭咒發誓,那就開不得玩笑了”,宣誓回去之后,公務員黃樹青給兒子的干爹和干女兒的親爹打電話,通知他們縣里出了規定,以后“就不要在公共場合叫干親了”。給十四歲的親兒子和五歲的干女兒開會,干爹干媽都不要叫了,“都是叔叔阿姨了”。
青神縣的紅頭文件《關于開展黨員領導干部“打干親”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顯示,禁止打干親的對象不僅僅是參加宣誓活動的人,而是全縣所有的“黨員及領導干部”。這次宣誓活動只是“打干親”專項整治活動中的一個環節,由全縣副科級以上級別的領導干部公開承諾,起到帶頭作用。
除了禁止打干親,這個人口不足20萬的小縣,在廉政建設方面,還有許多新意思。2012年至今,一年推出一個新花樣。只是沒有哪年的活動,像“打干親”這樣徹徹底底地火了一把。
攀關系的利器
青神縣禁止“打干親”的新聞傳播開來后,公務員華玉潔在微信群里被大學同學調侃了一番。許多人都在問,“是不是青神這個干親問題特別嚴重”。
華玉潔很是無奈,其實眉山地區,乃至整個川渝,都有“打干親”的風俗。按照青神當地的說法,認干親可以庇佑小孩健康平安。眉山周邊的地方,有的直接稱呼干爹干媽為“保保”,就是保佑的“保”。
認干親在當地十分普遍,幾乎每個孩子都至少有一個干親。正科級干部張達書就是鄰居家小孩的“保護神”,這家孩子身體不好,算命的說“是五行里缺了木”,而張達書的生辰八字“里面有木”,就認了他當干爹。
一開始只是迷信,隨著張達書仕途升遷,“保護神”的名頭真正坐實——干兒子八九歲時,因為是農村戶口沒法在城里讀書,在張達書幫助下,轉學到縣城。
在當地,認干親還有一種方式。父母按算命先生給出的時間、地點去守著,第一個出現的人就認作干親,即使“是背書包的小孩,或者撿垃圾的乞丐”也不例外。
華玉潔的父親,就是早上過橋被人認了當干爹,據說“認第一個過橋的人做干爹,孩子的病才會好”,而“一般人家要認干親,都是不能拒絕的”。
認干親的儀式也很講究,長輩要給小輩準備一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