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加勒比海明珠”被解除鎖鏈
巴的比較優勢,不僅在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秀麗的自然風光,更在于古巴政治穩定,社會治安較好,政策連續性強。當然,封鎖解除后,古巴還有一個最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百廢待興,機會滿地。
責任編輯:聶寒非
當地時間2015年7月20日,古巴哈瓦那,民眾歡迎美國駐古巴利益代表處正式“升級”為大使館。
古巴(Cuba),地如其名。古巴之名源于加勒比原住民泰諾人的泰諾語(coabana),意思就是“好地方”。19世紀美國參議員羅伯特·圖慕斯(Robert Toombs)甚至如此盛贊這個國家:“給我們古巴,我們將控制人類的所有欲望。”古巴的比較優勢,不僅在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秀麗的自然風光,更在于古巴政治穩定,社會治安較好,政策連續性強。當然,封鎖解除后,古巴還有一個最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百廢待興,機會滿地。
從美國佛羅里達最南端的西礁島到古巴首都哈瓦那,相距不過145公里,但兩國領導人冰釋前嫌,卻耗時半個多世紀。全球化浪潮幾乎席卷世界的每個角落,古巴卻孤島零落。這漫長的等待不僅讓拉美國家急不可耐,也讓整個世界為之心焦。
2015年7月20日,這對斗了半個多世紀仍未分勝負的老冤家正式恢復外交關系。這一刻,全世界為之歡呼。這一石破天驚之舉,不僅意味著美國可以緩和在左翼思潮盛行的拉美地區受到的敵意,更為古巴“更新”模式鋪平了道路。當然,這也意味著解除古巴遭受了多年的封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這塊被雪藏經年的投資處女地將迎來投資熱潮。
如果再回到從前……
查韋斯去世和國際油價暴跌,導致古巴經濟再度面臨巨大的挑戰。推進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2015年8月14日,美國國務卿克里將正式造訪古巴首都哈瓦那,參加美國駐古巴大使館的開館儀式。這將是70年來第一位美國國務卿訪問古巴。從1823年開始,美國在西半球的霸權持續了190年,歷屆總統均強調“門羅主義”(其實質是不允許他國插手美洲事務,保持美國獨霸該地區的地位),將整個美洲視作“美半球”。而從1898年開始對古巴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殖民,讓美國完全主導了古巴經濟。甚至到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1959年革命勝利后,古巴經濟仍處于美國公司的控制之下。美國不僅主導了古巴的公用事業和鐵路,還控制了大部分的經濟資源(包括蔗糖、牲畜、煙草、木材、石油、礦藏,以及大片的農田)。
隨后,菲德爾·卡斯特羅對美國企業采取國有化舉措,招致一系列的報復性反擊。美國先是組織雇傭軍武裝入侵古巴,制造“豬灣事件”,結果慘敗。這讓美國聲譽掃地,卻使古巴鞏固了政權,美古從此斷交。之后,美國不得不選擇更加“文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