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新規粉碎了什么夢想
金融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是在風險和經營之間作出權衡,在中間關鍵的是兩點:一是創新是不能抹殺的,是要鼓勵的,二是風險是用來管理的,不是用來消滅的。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劉慧敏 田靜
第三方支付迎來最嚴厲監管。
金融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是在風險和經營之間作出權衡,在中間關鍵的是兩點:一是創新是不能抹殺的,是要鼓勵的,二是風險是用來管理的,不是用來消滅的。
金融創新是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做出權衡。金融的風險管理,不僅僅是對行業風險的管理,也包括金融業壟斷給全社會帶來的風險。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對監管者而言,如何利用現有新興技術對金融業變革帶來的契機,值得深思,因為稍有不慎,可能就錯失了百年不遇的良機。
2015年7月31日,央行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這個管理辦法的實質性內容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
“支付機構應根據客戶身份對同一客戶開立的所有支付賬戶進行關聯管理。個人客戶擁有的綜合類支付賬戶的,其所有支付賬戶的月付款交易(不包括支付賬戶向客戶本人同名銀行賬戶轉賬,下同)年累計應不超過20萬元。個人客戶僅擁有消費支付賬戶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