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無條件投降”嗎?
日本的“皇國意識”并未因戰敗而被清除。2000年5月15日,時任日本首相的森喜朗公開宣稱:“日本是以天皇為中心的神的國家?!?013年4月28日,安倍在“主權恢復日”三呼“天皇陛下萬歲”,就是明證。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向議會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國投降。
日本的“皇國意識”并未因戰敗而被清除。2000年5月15日,時任日本首相的森喜朗公開宣稱:“日本是以天皇為中心的神的國家。”2013年4月28日,安倍在“主權恢復日”三呼“天皇陛下萬歲”,就是明證。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為什么“波茨坦公告”是“促令日本投降”而不是“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發表《大東亞戰爭終戰之詔書》(簡稱《終戰詔書》),宣布接受《美英中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
同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重光葵、武裝部隊代表梅津美治郎在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向同盟國簽署投降書:“我們茲宣布日本帝國大本營及在日本控制下駐扎各地的日本武裝部隊,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為什么“波茨坦公告”是“促令日本投降”而不是“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是省略的表述還是兩者含義確有不同?《波茨坦公告》本身是否設有條件?日本接受該公告是否提出了“條件”?澄清這一問題,不僅有助于我們認識歷史真相,而且涉及為何戰后日本總是拒絕反思侵略歷史的原則問題。
不僅僅是表述上的差異
戰至日本無條件投降,曾是盟國對日作戰的基本原則。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首腦發布的《開羅宣言》明確提出“三大盟國將繼續堅忍進行其重大而長期之戰斗,以獲得日本無條件投降”。但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英三國1945年7月26日發表的《波茨坦公告》的措辭,和《開羅宣言》相比有微妙變化?!恫ù奶构妗饭?3條,其中第5條規定:“以下為吾人之條件,吾人決不更改,亦無其它另一方式。猶豫遷延,更為吾人所不容許。”第13條規定:“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并對此種行動誠意實行予以適當之各項保證,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必須強調,《開羅宣言》的“日本無條件投降”和波茨坦公告的“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并不僅僅是表述上的差異,而是對日政策上的差異。因為,在此期間,美國統治階層對如何處置天皇和天皇制,經歷了激烈爭論,在政策上發生了不容忽略的變化。
一開始想保留天皇制
1942年8月,美國國務院特別調查部設立了以克拉克大學喬治·布拉克斯理博士和哥倫比亞大學胡格·博頓博士等遠東問題專家為中心的研究班子,著手研究戰后對日政策問題。據博頓回憶:“國務院在1942年秋首先選擇的研究課題有……是否應保留天皇制?如應保留,那么是否應限制天皇的權力?如應限制,又應限制到何種程度?”
1943年5月25日,美國國務院戰后外交政策咨詢委員會成員科威爾,遞交了一份題為《日本天皇的地位》的報告,強調保留天皇制符合美國的利益。報告強調,“天皇制是極為有用的財富,不但是促進國內穩定的利用對象,而且是導致盟國對日政策能取得預期變化的利用對象。”
1944年3月4日,胡格·博頓主持制定了題為《天皇制》的文件,主張保留天皇制。該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