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公里1.2億元:如何融資?地下管廊:遲到的盛宴

地下管廊這一“冷門”行業,2015年突然從星星之火變成燎原之勢,未來三年可能投資千億,鋪設8000公里。破局之后,難點接踵而來:“國際先進標準”未有定論,而高標準帶來高成本,錢從何而來?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唐歡 楊凱奇 邵啟月

這是2002年上海安亭新鎮共同溝建設時的展示模型,蟄伏十余年后,這一行業迎來了爆發式發展。 (東方IC/圖)

地下管廊這一“冷門”行業,2015年突然從星星之火變成燎原之勢,各地提出重磅規劃,住建部部長發布全國總動員,未來三年可能投資千億,鋪設8000公里。破局之后,難點接踵而來:“國際先進標準”未有定論,而高標準帶來高成本,錢從何而來?

地下問題被真正擺上臺面

忽如一夜春風來,地下綜合管廊(以下簡稱“地下管廊”)這一行業似乎突然迎來了“春天”。

近一個月里,這一專業詞匯頻頻出現在各地及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新聞上。2015年7月22日,山東省在介紹新一輪的城鄉規劃時,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省地下管廊達到800公里以上;吉林省亦公布了一項千億計劃,2015至2018年該省計劃建設1000公里地下管廊,這相當于目前全國在建的總長度。

而在7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城市建造地下管廊將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民生工程。在這場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到:“一場暴雨,就會引發市民們戲稱的‘看海’現象,這還是在一些大城市。”

不僅具有城市排水給水功能,地下管廊還將容納電力、熱力、通訊等多類管線,又被稱為“共同溝”。更形象的場景是,在不少歐美電影中,地下管廊是越獄、追捕甚至開車逃亡等的必備場地。

地下管廊主要功能并不僅是解決內澇。據南方周末2012年報道,2008年-2010年,全國僅媒體報道的地下管線事故,平均每天就有5.6起。全國每年由于路面開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2000億元。這才是地下管廊建設需要首先集中解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