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治療的癌癥

為什么有一些前列腺癌并不需要侵入性的治療,而只需要積極觀察呢?不是說癌癥治療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治療嗎?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09年10月25日,美國,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發言人對外宣布,61歲的音樂劇大師被診斷患上前列腺癌。 (東方IC/圖)

為什么有一些前列腺癌并不需要侵入性的治療,而只需要積極觀察呢?不是說癌癥治療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治療嗎?

如果有一天,醫生面色沉重地告訴你:很不幸,你患上了癌癥。你肯定會感到震驚不已。就在你不知所措的時候,醫生接著又說了一句話:但是也許我們不需要進行治療。估計多數人又會認為醫生是在開不合適的玩笑。

不再備受爭議

2011年12月,美國國立衛生院(NIH)召集全球泌尿科腫瘤專家舉行了一個關于前列腺癌治療中如何進行有效合理的“積極觀察”的專家討論會。所謂的積極觀察是指對于前列腺癌患者不采取或者延遲積極治療,比如手術放化療等等侵入性的治療,而是只采取保守的密切觀察,直到病情發展到必須治療不可才考慮積極治療。這個觀察可以持續幾個月、幾年,甚至直到病人因其他疾病死亡都不做治療。那這個專家會議得出什么結論了呢?

會議的結論是:對于美國每年高達24萬例新診斷的前列腺癌患者來說,盡管仍然需要進一步收集數據分析利弊,但一度曾備受爭議的積極觀察的處置方法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臨床數據的支持。

這一峰會結束4年后的2015年7月7日,在著名的《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發表了一篇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校泌尿科的臨床報告,題目為“1990年至2013年間,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趨勢”。文章整理分析了來自美國各地總共10472名前列腺癌患者的臨床數據,平均年齡65.7歲,其中1015名為黑人,9111名為白人,其余為其他人種。這些患者的癌癥風險通過常用的前列腺癌風險評估指數(CAPRA)做出評估。具體來說就是從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數值、活檢病理指數Gleason score、年齡、臨床腫瘤分期,以及活檢陽性組織比例幾個方面做出評估,最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