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傷戰:三個“和尚”搶水喝
少林寺、地方政府、央企,有著各自訴求,三方兩兩紛爭,其實都很受傷。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5年8月14日清晨,少林寺早課期間,方丈釋永信為天津港事故受災群眾誦經祈福。釋永信平時都參加少林早課。
少林寺、地方政府、央企,有著各自訴求,三方兩兩紛爭,其實都很受傷。
“佛門凈地”少林寺,因門票收入與當地政府多年深陷利益紛爭。
六年前,在上級政府主導下,當地政府和央企達成合作,隱含的美好愿景便是將這塊資產曲線上市。
但隨著少林寺的反對與上市前景的渺茫,有著各自訴求的三方開始兩兩紛爭,終于沖突不斷、矛盾日益激化。
鳴晨鐘,眾僧疾步走入河南嵩山少林寺大雄寶殿,這是2015年8月14日清晨。
年屆五十的方丈釋永信按時參加早課。方丈表情平靜,絲毫看不出正處于一場輿論風暴中。
很多人相信,這場風波的背后是利益之爭。
這已不是“佛門凈地”少林寺第一次卷入利益紛爭。最早的一次,發軔于六年前地方政府主導的一場商業合作。
少林寺“被上市”風波
未來上市的主體是合資公司,與少林寺及其資產無關。但一個明顯的問題是:少林寺門票收入,是合資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
2009年12月16日,《東方早報》的一篇報道刊登出河南登封市政府與央企港中旅集團簽署的合作框架協議書和登封市政府常務會議紀要,文中“嵩山少林寺上市”的說法把登封市、港中旅推到了輿論焦點中。
在中國,宗教、文物資產上市是被法規所禁止的。
隨后,少林寺通過代理人發表反對上市的聲明。十天后,12月27日,釋永信在少林寺內召開了一場場面甚大的祈法大會,誓保“禪宗祖庭基業永固”,反對佛門被商業化。
其實,“少林上市”的傳言早在2004年便傳出過——時任嵩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嵩管委)常務副主任的何宏波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少林寺將逐步過渡到公司化運營”。在機制理順以后,再引進戰略合作方,“并不排除未來運作上市的可能性”。
2008年年初,釋永信借香港《大公報》澄清:“少林寺不會上市”,“若卷入這種高風險的交易,有損佛教精神”。
此后,登封市委常委、嵩管委黨委書記裴松憲回應說,“要上市的不是少林寺,而是有關部門籌建的嵩山少林旅游集團公司。”
裴松憲的說法在2009年底被付諸實施。
這年,河南省意欲加大旅游經濟開發力度,需要尋找外部投資者,并相中了央企港中旅。
港中旅也正在尋找優質的景區資產,雙方一拍即合,簽訂了“旅游開發戰略合作協定”。
之后,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市政府在河南省內拔得頭籌,率先爭取到了港中旅的投資。初期的試探性接觸后,2009年10月,雙方進入實質性談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