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定義“股權眾籌”:不是沒得玩,是分開玩

股權眾籌行業曾經是一頭風口的豬,在狂奔幾年后,迎來全面監管的時代。監管的目的,是為了防范“非法集資”的風險。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5年7月11日,在青島青企協眾籌創立的“創客家”咖啡店,一位新能源產業創客在進行項目路演。 (東方IC/圖)

股權眾籌行業曾經是一頭風口的豬,在狂奔幾年后,迎來全面監管的時代。監管的目的,是為了防范“非法集資”的風險。

股權眾籌平臺們最近都在忙著改名,只為了獲得一個合法的身份。

2015年被稱為“股權眾籌元年”。這不僅僅是因為平安、阿里巴巴、京東等業界巨頭相繼進入這一行業,政府顯而易見的扶持態度也為股權眾籌行業提供了發展動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進行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政府扶持股權眾籌平臺,目的是借此打通民間資本向創業者輸血的渠道,拉動經濟發展,減輕國有金融體系的負重。但對于這個處于金融監管之外的新事物,政府也急于出臺監管政策,防范金融風險。

一個月前,中國央行等十部委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第九條專門對股權眾籌給出了官方定義,即股權眾籌融資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形式進行公開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股權眾籌融資方應為小微企業,投資者只能進行小額投資。

《指導意見》還明確了股權眾籌業務的監管機構是中國證監會,并提出要抓緊時間研究制定股權眾籌融資試點的監管規則。

半個月前,中國證監會在其下發的《關于對通過互聯網開展股權融資活動的機構進行專項檢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進一步細化了官方對于股權眾籌認定的標準:公開、小額和大眾。

“公開指的是可以公開宣傳融資項目;小額指的是融資規模和每個投資人能參投的金額不能太大;大眾指的是投資人的數量應該比較多。”眾籌媒體平臺“新眾籌”創始人雷中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如果不符合這些定義,就不能叫做股權眾籌。

《指導意見》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