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食品云”政府主導、企業觀望、消費者冷對

以大數據推動食品安全的“云”已經飄了起來,但向上難以獲取準確的大數據,向下難以向消費者推廣。

責任編輯:蔣昕捷 助理編輯 劉文慧

 

2015年5月28日,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展示食品安全大數據應用。 (CFP/圖)

以大數據推動食品安全的“云”已經飄了起來,但向上難以獲取準確的大數據,向下難以向消費者推廣。

“客戶不會關心你是不是一個服務型App,他們關心的是這個產品到底對我有沒有用?”

向領導匯報是陶光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貴州大數據產業中“食品安全云”(以下簡稱食品云)啟動至今,作為食品安全與營養(貴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陶光燦已向中央、各省市相關官員匯報了許多次。

在他的匯報中,“食品云”的目的是“將消費者、生產者、監管者和第三方檢測機構聯系在一起,形成信息閉環,通過分析整理大數據,提供個性化服務”。

事實上,在全國范圍內已經“飄”起了許多“食品云”:河北省食藥監局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開發的“藥安食美”App上線已近一年;上海市2012年就完成了食品安全云平臺的研發工作;江蘇省昆山市花費4000萬元構建食品安全云……各地構建這朵“云”目的不一,“跨越信息的鴻溝”、“為消費者服務”、“建立食品溯源系統”是其中代表。

“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光有技術還遠遠不行。”這是貴州“食品安全云”項目建設及產業化高級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跟進貴州食品安全云項目一年多來的感慨。

“食品云”成了“食品啥”

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這朵“云”。騰飛(化名)在貴陽生活23年,知道貴州大數據會“有利于產業發展”。但當記者問起“食品安全云”時,他的反應是:“不是叫產品質量云嗎?”

河北省食藥監依托云技術開發的“藥安食美”App能實現掃碼查詢、舉報、實時監控多種功能,但上線已近一年,App的下載次數只有六萬余次。

南方周末記者致電多省食藥監管部門,面對“食品云”的提問,記者所獲最常見的反應是:“食品啥?”

各省市對“食品云”并沒有統一的理解,有的認為是食品追溯體系的延伸,有的覺得是“智慧城市”的分支。

“許多地方對大數據的認識還不很明確,更何況新出現的食品云。”鄔賀銓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