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言者】救命藥短缺因為藥價太低?
斷藥并不能一味歸咎于低價,還跟藥品本身的特點有關。有時所謂斷藥也只是直觀感受。對臨床急需短缺藥品應建立嚴密的識別程序。
責任編輯:蔣昕捷 助理編輯 劉文慧
2015年3月4日,FDA推出了一款全新的App“Drug Shortages”,專門為醫護人員和藥劑師提供及時、準確的藥物短缺信息。
斷藥并不能一味歸咎于低價,還跟藥品本身的特點有關。有時所謂斷藥也只是直觀感受。對臨床急需短缺藥品應建立嚴密的識別程序。
最近,廣東一位腎母細胞瘤患兒的父親在網上發布求藥帖,急需放線菌素D救命,央視等媒體為此做了追蹤報道。
無獨有偶,筆者近日也接到數位兒童癲癇病患兒家長來信,稱孩子一直用的福丁寧(唑尼沙胺片)停產了,找不到合適的藥替代。
在過去幾年,缺藥(Drug shortage)的現象反復被媒體報道。一年前,筆者也報道過急需救命藥ACTH(一種腎上腺皮質激素,用于治療嬰兒痙攣癥)的孩子。(參見2014年2月27日南方周末《嬰兒救命藥,去了哪里?》)
在這些短缺藥品中,以臨床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