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所有東西都給年輕人茅盾文學獎評委談茅獎

評委陳曉明強調茅盾文學獎應該是“終身成就獎”,40%授予作品,60%授予作家的聲望。如果不是這樣,“文學會變得不公平”。

責任編輯:袁蕾 李曉婷實習生 馮浩鵬 吳碧影 張冉婷

 

2015年8月16日,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公布,從上到下、從左至右為本屆五位獲獎作家:金宇澄、王蒙、格非、李佩甫、蘇童。 (本報資料圖丨CFP/圖)

評委陳曉明強調茅盾文學獎應該是“終身成就獎”,40%授予作品,60%授予作家的聲望。如果不是這樣,“文學會變得不公平”。

“過去評茅獎評過的很多作品,作家根本不是一個好的作家,一部作品就獲獎了,多少年作家也默默無聞,作品也默默無聞,這是一種我覺得不太正常的現象。”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委陳曉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他看來,茅盾文學獎應該是一個終身成就獎。

陳曉明是當代文學批評家、北大中文系教授,這是他第三次擔任茅獎評委。這并不多見。茅盾文學獎評委更替頻繁,歷史上共有162人擔任過評委,其中參加過兩屆以上的只有10人。

請更多的評委,是為了完成更加艱巨的工作量,第九屆參選作品高達252部。通讀這些作品,陳曉明靠的是四年來的“零存整取”,“入圍的重要作品我都讀過,還為其中二三十部寫過評論”。

長未必好,獨特才是好

南方周末:相比以往幾屆茅獎,這一屆的獲獎結果,受到爭議是比較少的,有人認為終于回歸到對作品本身的討論了,你同意嗎?

陳曉明:對,甚至可以這么說,中國沒有任何一個獎項能像茅獎評獎這么嚴格、這么嚴密、這么謹慎、這么公正。62個評委,評委會主任還不參與投票,誰也沒有辦法去左右誰,而且作協沒有任何的要求把誰評上,都是評委自己討論。規則和標準就放在那里,你就評吧。

南方周末:本屆得票數最高的是格非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