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書架】我進入古希臘之路

“古典語文學”究系何物?當時的我不甚了然。多方打聽才明白,在西方“古典語文學”從屬于“古典學”學科,為其核心科目。如此一來,我便下定決心,負笈海外,在“古典學”系里專修“古典語文學”。這一志愿不久便在1990年代初期,幸運地化作了現實。

責任編輯: 劉小磊

張巍,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西方古典學教授。求學時代負笈美國十余年,分別獲得康奈爾大學古典學學士學位與霍普金斯大學古典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希臘文學與古希臘思想史,尤重古希臘神話、早期希臘文學與哲學思想之間的內在關聯。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如今回想起來,令我倍感慶幸的是,我的讀書生涯始于1980年代后期。那時,我正在滬上一所寄宿中學就讀高中,經歷著人生至為關鍵的“自我發現”期。且不說當年的“文化熱”、“美學熱”,如何像無形的興奮劑彌漫在空氣當中,波及那座僻處一隅的校園,激蕩著那群“有志于學”的青年人,使他們為之心醉神迷、樂而忘返。僅就個人而言,那個年代對我最大的饋贈之一,是與“書”結下了非同一般的緣分。當時的我懷著虔誠的心,像訪求圣物那樣,在平凡俗常的世界里尋找賴以超凡脫俗的書籍。

這主要有兩個途徑。首先,是形形色色的新舊書店。記得那幾乎每周一次的書店“巡禮”,往往演變成“如獲至寶”的驚喜。在1980年代的滬上,我最偏愛的一條路線,是從南京東路新華書店走到河南路福州路口的“科技書店”,再到福州路上的舊書店、外文書店和古籍書店。這樣一路下來,每次總能找到幾本讓自己興奮莫名的新書或舊書。當時關注最多的是幾套學術與文藝叢書,其中許多新書的首印和舊書的再版,都成為我青春歲月里的一個個“事件”。

訪書的另一個途徑為“閱覽”,尤其是西文書籍,這在當時還算稀有之物,并不能隨心所欲地獲取。除了在學校圖書館偶爾覓得一兩本心儀的英文舊書,印象最深刻的是,辦理各種繁復的手續終于登臨上海圖書館(南京西路舊址)四樓看外文書。正是在那間軒敞明亮的閱覽室里,我神游在西方思想家、文學家的精神世界里,看著窗外的日光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Iren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