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青年學生新發感染數增六成,以男性同性傳播為主艾滋病防控隱憂
在大中城市,超過半數的新發艾滋病感染者都是男同。在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東北的省會城市,其占比甚至超過了70%。如果不能將男同這個特定人群控制好,可能導致整個國家艾滋病防治體系失效。
責任編輯:蔣昕捷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邵啟月 楊凱奇 唐歡
2014年11月30日,天津醫科大學的高校志愿者走進社區,進行以“遏制艾滋,履新承諾”為主題的公益宣傳活動。
從2008年到2014年,青年學生中新報艾滋病感染數從482例上升到2552例,其中經男性同性性傳播的比例由58.5%飆升至81.6%。目前高校對性的社會責任和危險性行為自我保護教育普遍缺乏。
在大中城市,超過半數的新發艾滋病感染者都是男同。在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東北的省會城市,其占比甚至超過了70%。如果不能將男同這個特定人群控制好,可能導致整個國家艾滋病防治體系失效。
在某疾控中心艾滋病篩查實驗室,工作人員登記了他的個人信息:男,20歲,第一次檢測……對華東某高校學生劉明(化名)來說,2013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嶺。這一年,藏在他體內的艾滋病病毒被發現了。
如今,艾滋病正在威脅大學校園,像劉明這樣的“同志”群體首當其沖。國家衛計委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共報告現存活15-24歲青年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7249例。
“感染基數雖小,但增長速度特別顯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吳尊友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2011年起,青年學生艾滋病新發感染數以每年約30%的幅度增長,2014年的增幅更是接近60%。吳尊友透露,2015年上半年,增長速度依然有增無減。
自1985年中國首例艾滋病被發現到2005年,因靜脈吸毒或非法采供血而感染的人群數量逐年攀升,此后這兩個群體的感染人數漸漸回落。如今,性傳播,尤其是男男同性傳播取而代之,已成為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社會對同性性向的歧視,使多數仍生活在隱秘世界里的“同志”因為壓抑而更加放縱。飆升的數字背后,凸顯的是對于這個特殊群體艾滋病防控的困境和全新挑戰。
如何把握性教育的“度”
劉明最近注意到一則新聞。2015年8月10日,衛計委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疫情通報制度進一步加強學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近年來,學校特別是高等院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一些地方學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較快,傳播途徑以男性同性性傳播為主……”《通知》直言不諱。
對于高校來說,“狼”似乎真的來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