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的立制智慧

以“漸進的改良”為建立制度之路徑,以“分權與制衡”為建立制度之宗旨,“自成一王之法”,這便是宋太祖趙匡胤表現出來的立制大智慧。如果與明太祖朱元璋的創制立法略作相比,我們更是可以發現宋太祖的高明。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曾莉蓉 袁玥

宋太祖 (向春/圖)

以“漸進的改良”為建立制度之路徑,以“分權與制衡”為建立制度之宗旨,“自成一王之法”,這便是宋太祖趙匡胤表現出來的立制大智慧。如果與明太祖朱元璋的創制立法略作相比,我們更是可以發現宋太祖的高明。

錢穆先生對“宋學”評價甚高,但他對“宋制”卻給出了“差評”,認為若從政治制度上來看,宋朝是最沒有建樹的一個時代:“論中國政治制度,秦漢是一個大變動。唐之于漢,也是一大變動。但宋之于唐,卻不能說有什么大變動。一切因循承襲。有變動的,只是迫于時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勢,改頭換面,添注涂改的在變。”

錢先生進而提出,宋制之所以沿襲唐舊、毫無建樹,“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體,立意把相權拿歸自己,換言之,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這也罷了。他們種種措施,自始就不斷有人反對。但因宋初承襲五代積弊,社會讀書人少,學術中衰,反對的也只曉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覽大局,來為有宋一代定制創法”。

趙宋立國,確實繼承了前唐舊制。但若說宋朝在政制上全無建樹、立國者缺乏創制之智慧,則未免有失公允。須知趙匡胤“黃袍加身”,從后周之手接過來的是一個無論政治現狀還是政治制度都混亂不堪的爛攤子。

就現實層面而言,且不說當時北方有大遼國虎視眈眈,周邊尚有后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諸多割據政權,單說趙宋立國之基的中原大地,也是藩鎮擁兵自重,兵變習慣性發作,五十年間已經走馬燈一般換了五代王朝: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宋太祖在建制上若無過人之智慧,只怕大宋已成“后宋”,五代湊為“六代”。

就制度層面而言,趙宋接手的政制也是如同一團亂麻,三省六部舊制、使職差遣制、各路軍閥私自設立的私制,交織在一起,良莠莫辨。后世學人總結的“唐宋變革”,在晚唐時已拉開序幕;殘唐五代更是制度亂變之時,朱溫建立的后梁,廢除舊唐之繁文縟節,焚毀前朝之《律令格式》,修訂新的律法制度;取而代之的后唐則以恢復唐朝舊制為標榜。

當此政制與時局均變動不居之際,“黃袍加身”的趙匡胤當如何收拾爛攤子,建立大宋王朝的基本制度?

漸進的改良:官制

擺在趙匡胤面前的,似乎有兩條路徑:

一是完全推倒唐—五代亂糟糟的政制,另起爐灶,重新設計一套全新的制度。但即便人有天縱之圣明,也是理性有限,如何可能設計出完美制度?考中西諸史,設計理想制度的沖動集中出現于“軸心時代”,在西方有柏拉圖之《理想圖》,在中國有托名周公創制的《周禮》?!吨芏Y》并非現實制度之匯編,而是先哲基于理性想象設計出來的理想制度藍圖。歷史的經驗表明,將人為設計之理想制度強行施之現實,必致禍亂,新朝王莽仿《周禮》托古改制而天下大亂,便是深刻教訓??芍獌灹?、合宜的制度,并非源于完美設計,而是來自傳統的損益演進。

二是因循承襲既有制度,蕭規曹隨。但如前所述,唐—五代之政制雜亂無章,為亂世產物,又如何能夠維持長治久安?

趙匡胤選擇了第三條道路:承認既成事實,沿用唐—五代形成的整體制度框架,并在內部作漸進之改良。

唐朝的經典政治制度為《唐六典》?!短屏洹芬巹澇鲆粋€整合的國家治理制度體系:三省、六部、九寺、五監,權責分明。但中唐之后,這一經典官制已為臨時差遣所動搖,“省、部、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