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校點兵】“世界以痛吻我,我應報之以歌”中國共產黨對日軍戰俘優待與戰犯改造
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廣大指戰員作了明確指示,要求不能侮辱和殺害日軍戰俘,并給予優待。
責任編輯:姚憶江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夏婧雯 王標
高郵城內還有這樣一段城墻,但已經完全不見舊時作戰時的樣子。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共俘虜日軍官兵七千余人。隨著日軍官兵俘虜越來越多,在對待曾經雙手沾滿中國軍民鮮血的日軍戰俘和投誠、起義的日軍官兵的問題上,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廣大指戰員作了明確指示,要求不能侮辱和殺害日軍戰俘,并給予優待。
優待日軍戰俘
1941年9月,八路軍總政治部制定了《關于日本俘虜優待辦法的規定》,規定日軍戰俘伙食費標準比我軍官兵高出一倍,向日軍戰俘發放相當于我軍師級干部的津貼費,盡量供應白面、大米,衣被、鞋襪等按需供應。而當時解放區軍民的生活條件十分惡劣,主要吃雜糧和野菜。日軍俘虜飛行員山田井馬,發現八路軍干部戰士吃的飯食是高粱、糝子做的黑窩頭,他嘗后感到難以下咽,而他的伙食有饅頭米飯和一菜一湯。
除了伙食標準的優待,八路軍還采納日本共產黨人的建議,成立了一所專門教育改造日軍俘虜的學校,定名為“日本工農學校”,學員由八路軍和新四軍俘虜的戰俘自愿參加。學校根據日本學員的文化和思想狀況,編為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課程內容主要是揭露學員在日本學校和日本軍隊里所受的欺騙教育,并培養了一些政治思想覺悟較高的反戰骨干分子。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日本工農學校培養了350多名日軍戰俘,其中有100多人畢業后分配至我軍部隊里工作,成為反戰的骨干。
1939年底,幾名日軍戰俘成立了“覺醒聯盟”,并制定了簡單的綱領和章程,這是日本在中國的第一個反戰組織。此后,&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