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林浩“被忽略”的那四個月
2008年汶川地震,二年級學生林浩從廢墟里背出了兩名同學,被稱為“地震小英雄”,他曾對眾媒體許下心愿,以后要“考上清華大學,當一名建筑師,修震不垮的房子”。當他的愿望變成了“考上電影學院”后,輿論開始憂心忡忡:小英雄這樣下去就毀了!
林浩和田萬良,兩人既是藝人和經紀人的關系,又形同父子。
2008年,雷楚年正上初三,他的標簽是勇救7個同學的地震小英雄;2014年,他20歲出頭,標簽是:墮落的小英雄。
2008年,林浩9歲,他的標簽也是地震小英雄;2014年,林浩15歲,他的標簽是:那個去拍戲的小英雄。“忘了臺上的光鮮”,還是“不要忘了自己是誰”?
“知道”(nz_zhidao)讓你跟隨記者腳步,探尋這位小英雄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林浩這個選題是我在2014年6月24日向文化部編輯朱曉佳提出來的。
到11月6日,《英雄是什么?另一個地震小英雄林浩想搞清楚的問題》見報,中間過了4個多月?;叵肫饋?,這“拖拉”的4個月于這篇報道,于我自己,都是好的吧。
林浩這個素材是在地鐵里注意到的。車載視頻正播著娛樂新聞,“《情笛之愛》首映,林浩接受媒體群訪表現成熟”。當時感覺很吃驚:“林浩還演戲???”
印象中,林浩是被推崇的地震小英雄,是2008年奧運會小旗手?;丶曳Y料才發現,林浩早已成為演藝圈人士。從2008年到2014年,他演戲、唱歌、做公益、成立基金會、出席各種活動。我是有多脫離時代發展……但,這個明星看顏的時代,一個長得不怎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