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庭婦女愛軍事節目? 電視軍事節目的江湖
“收視率是一把刀,就架在脖子上。有相當一部分軍事節目點擊率排列前十位,甚至有的排列前五位?!?/blockquote>責任編輯:姚憶江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夏婧雯 王標
原創軍事真人秀節目《士兵突擊》在陸軍第十四集團軍某裝甲旅開機拍攝。演員吳京在劇中擔綱主演夢想大使。
“收視率是一把刀,就架在脖子上。有相當一部分軍事節目點擊率排列前十位,甚至有的排列前五位。”
“軍事節目其實是大眾的。軍事節目之所以熱門,最重要的是與政策和時局有關。”
2015年8月1日,一檔粵語版軍事節目《軍情風云》在廣東新聞頻道開播,悄然掀起軍事節目新一輪的比拼。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31家省級衛視中,至少有15家創辦軍事節目,已占全部節目時長的13%。
央視-索福瑞(CSM)的調查數據還顯示,“71座城市,40檔軍事節目,日均播出時間39.5小時。”
國防大學少將張召忠等多位國內軍事問題專家認為,這是民眾社會需求與市場選擇的共同結果,“必須珍惜軍事節目熱背后人們的愛國熱情,應該鼓勵優質軍事節目的制作與播出”。
軍事節目風起云涌,是看不見的“市場之手”?還是一股潛在的社會思潮?
“收視率是一把刀”
“收視率是一把刀,就架在脖子上。”薛濤是中部某省電視臺的軍事節目制片人。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用手機打開電子郵件,收視率數字若在“0.08”以上,他就會松一口氣。
這是電視臺給欄目組制定的及格分數線。倘若一個季度的平均收視率高于“0.12”,欄目組還會得到“收視季度獎”。這筆獎金有百萬元之多。其中,制片人可以拿走20%,而幾個責任編導也能分享20%,其他六成由團隊普通員工分配。
“你能邀請到的軍事專家,我多花點錢也能邀請到。”在電視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薛濤覺得做軍事節目相對公平,不用考慮“收視對賭”、“收視污染”之類業界諱莫如深的問題,市場風險也很小。
當前,各省級衛視的資源都差不多,根據名氣大小,制作團隊支付幾百到數千元不等的勞務費,就能邀請幾名軍事專家侃侃而談。相比《我是歌手》、《快樂大本營》等動輒千萬元成本的綜藝節目,軍事節目算是真正的“四兩撥千斤”。
他們熱情高漲地策劃、制作節目,尋找新聞資源,搜羅“專家大腕”,問題也接踵而來。
“我們這檔(軍事節目)提前到黃金時間,晚上9點多,收視率不升反而出現下滑。”通過對收視數據進行分析,南方一家電視臺的制片人很驚訝地發現,熱播電視劇插播廣告的間歇,軍事節目會出現短暫的收視高峰。
電視業界普遍認為,軍事節目受眾面相對較窄,觀眾固定、規模也不大。一名制片人自嘲,“要么看軍事節目,要么去洗手間。我們這檔軍事節目最受歡迎的時候,全國各地的馬桶同時在響。”
“我們的監測數據顯示,有相當一部分軍事節目,電視收視率并不是那么高,但是在央視網上,有相當一部分節目的點擊率是排到前十位的,甚至有的排到前五位。”中國傳媒大學受眾研究中心主任劉燕南也很納悶。
南方周末、南方防務智庫的網絡調查數據表明,接近10%的觀眾每天都看軍事節目,也有10%左右的觀眾不看軍事電視節目,多數觀眾只有發生重大新聞事件時,才會看軍事節目,而龐大的女性觀眾群體更青睞娛樂節目和電視劇。
如何讓軍事節目由“對象型節目向公共型節目”轉變?“讓家庭婦女也愛看軍事節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