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股制:民企留人新利器

一種賦予勞動與資本同權的股權激勵方式——身股制,正在非上市民企中風行開來。它是200年前晉商的發明,在人才競爭激勵的今天重獲生機 。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電視劇《喬家大院》把身股制這一古老的晉商激勵制度搬上了熒屏,影響了很多民營企業家。 (東方IC/圖)

一種賦予勞動與資本同權的股權激勵方式——身股制,正在非上市民企中風行開來。它是200年前晉商的發明,在人才競爭激勵的今天重獲生機 。

“全行業都在做股權激勵,隔壁競爭對手把我的店長挖走了,我還不知道?,F在不是要不要做(股改)的問題,是不做就要關門的問題。”2015年8月9日,北京釣魚臺國賓館5號樓,某房地產中介公司老總在慧聰書院主辦的股改學習班上說。

這個股改學習班每年舉辦8期,每期招收學員140人,課程短短5天,學費近6萬,但期期爆滿?;勐敃赫n程副總監余燦忙得幾乎全年無休,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來上課的老板們大多是遇到管理方面的問題,一個主要原因是人才流失率高。”

上市公司可以用股權激勵留住人才,但大部分民營企業是非上市公司,對它們來說,“身股激勵”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身股”的概念源自明清時期的晉商商幫。晉商將商號的股份分為銀股和身股,銀股是財東(相當于股東)投資商號的合約資本,對商號的盈虧負無限責任;身股是財東允許掌柜等重要伙計以人力(而非資本)充頂股份,可以參與分紅,但不對商號的虧賠負責。

在利益分配上,身股與銀股同權同利,都是在工資之外對利潤的分紅。唯一的不同在于,身股不得轉讓,“人在股在,人走股沒”。

身股把伙計的個人收益與商號收益緊密聯系起來,和薪金的激勵效果完全不同,山西俗語稱:“一厘生意自家人,百兩辛金(薪金)是外人”。

身股與目前國企改革中的員工持股也不一樣。后者需要員工出資購買企業股權,而身股是以勞動力入股。

慧聰國際董事長郭凡生1983年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研究室時,就開始研究晉商。他把企業分為代理制和共享制,代理制下經理人是打工仔角色,而共享制企業的老板和員工利益可以完全統一,對人力密集型企業來說,身股比銀股更重要。

“銀股是老板希望用錢把員工銬住,但人是拴不住的,銀股也容易分散股權。而真正創造利潤的這部分人往往由于缺錢而被銀股排除在外。”余燦說。

為了宣傳晉商的身股制度,郭凡生還支持他的侄子拍攝了熱播電視劇《喬家大院》。劇中山西票號創始人喬致庸發現一個問題:為什么總是能干的伙計辭號?當他聽說一個極為能干的跑腿伙計馬荀也想辭號時,就問大掌柜顧天順,“我們復字號培養的人才,放出去幫別人掙錢,那我們不就成了傻子?”于是,喬致庸開創性地實施了身股制,并逐漸風行于二百年前的晉商票號。

8月中旬,南方周末采訪了三家不同規模的采用身股制的非上市民營企業,試圖呈現這一古老制度的新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