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縣”榜單亂象與土壤
一家民營機構的“百強縣”榜單,在縣級政府與評級機構的“雙贏”默契下,雖然怪象頻出,公信力一度廣受質疑,卻依然多年大受歡迎。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倪瑞
2011年,因將22個國家級貧困縣列入百強縣名單,中郡所的公信力與資質受到大批媒體質疑。四年過去了,它仍然在做相同的事。
一家民營機構的“百強縣”榜單,在縣級政府與評級機構的“雙贏”默契下,雖然怪象頻出,公信力一度廣受質疑,卻依然多年大受歡迎。
從2015年9月5日開始,“中郡所·中國縣域經濟網”的網站就打不開了,顯示域名有誤或網頁不存在。
這個消失了的網站,在十天前還曾引發新聞熱點。它推出的《第十五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即“百強縣”榜單,被多地媒體宣傳、轉發。
自從2007年國家統計局終止了其多年的百強縣評比后,中郡所的榜單就贏得廣泛關注,熱鬧依然持續了七八年。
許多人并不清楚的是,這份榜單的推出者,是一家名為北京中郡經濟發展研究所(下稱中郡所)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在2011年,因將22個國家級貧困縣列入百強縣名單,它的公信力與資質曾受到大批媒體質疑。
但直到現在,它仍然在做相同的事。
中郡所多次“變身”
中郡所宣稱百強縣評比原則是“不收費、不發證、不授牌”,但有不少縣市希望提高自己在“百強縣”榜單的名次,這就需要合作收費。
中郡所成立于1998年,從2001年開始做百強縣榜,至今先后三次“變身”。其成立時名為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2005年,將“研究所”換為“咨詢所”,仍是企業經營。
工商資料顯示,中郡所注冊資金10萬元。其經營范圍包括區域形象策劃與設計;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承辦展覽展示;零售圖書。
2015年7月8日,它被公布經營異常警示信息:未于今年上半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送上一年度年度報告,并向社會公示。
這一警示出現的原因可能是他們已將精力轉向新機構的運營——2013年9月,中郡所重新注冊為北京中郡經濟發展研究所??瓷先ッQ變化不大,但性質卻由企業變為了社會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北京市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顯示,這一機構開辦資金30萬元。業務范圍包括:經濟發展領域的課題研究、咨詢服務、培訓及交流活動。根據管理條例,此類單位須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資金來源為捐贈、資助。須向業務主管單位報告資金來源有關情況,并以適當方式向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