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放療:投資狂熱、有效性待考 治癌“利器”≠萬能“神器”
目前全球共有50家質子臨床治療中心,而中國已建和在建的已達9家。面對日益狂熱的投資熱潮,十多位院士近日聯名上書國務院,呼吁建設質子治療中心需要周全考慮。
責任編輯:蔣昕捷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楊凱奇 唐歡 邵啟月
2015年5月8日,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正式對外運營。
目前全球共有50家質子臨床治療中心,而中國已建和在建的已達9家。面對日益狂熱的投資熱潮,十多位院士近日聯名上書國務院,呼吁建設質子治療中心需要周全考慮。
作為一項商業化不久的新技術,質子治療癌癥的臨床獲益尚缺乏數據支持。價格昂貴和高昂的維護成本也制約了這項技術的使用,設備國產化被視為解決的路徑之一。
這是當今醫學界最尖端的一種放療技術。通過一臺重約200噸的設備,把高能粒子加速至光速的70%,用以消滅腫瘤細胞,可用于多種癌癥治療。因為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它被譽為“治癌利器”。
這也是一項昂貴的療法。短短2-5周的治療時間、數十萬元的治療費用讓不少普通患者望而卻步,卻吸引投資者蜂擁而至。
這又是一項有效性仍待明確的療法。放療專家指出,對于成人某些腫瘤,質子治療并未獲得可靠的臨床數據和可量化的益處。
國內卻由此掀起了一股質子重離子治療中心建設高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共有50家質子臨床治療中心,而中國已建和在建的中心已達9家。動輒數十億元投資、千萬級別年維護費用也引發了科學界的關注。近日,由加速器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方守賢牽頭,十多位院士和專家聯名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寫信,他們呼吁,質子治療設備的一窩蜂進口容易引發亂象,國家對設備進口應擬定總體規劃,建設質子治療中心需要更加周全的考慮。
不可能包治百病
質子治療,實際上是放療的一種形式,它和重離子治療都被稱為“粒子治療”。
高速運動的高能粒子“養精蓄銳”,在到達患者病灶前僅釋放較少的能量,而在穿過腫瘤組織時,粒子所攜帶的巨大能量會全部釋放。隨后,能量迅速回落。
這意味著,和傳統化療相比,質子治療好比針對腫瘤的“立體定向爆破”,病灶的前端正常組織損害較小,深部組織則幾乎不受照射。
在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脊索瘤患者孫曉蕾(化名)共接受了一個月、共計20次治療。進入治療室,物理師十多分鐘的擺位后,便是真正的質子治療。戴上固定面罩,閉上眼睛,設備對準固定靶區,一分鐘不到,照射便完成了。
“沒有疼痛,沒有任何感覺。”孫曉蕾說,照射結束后她甚至可以直接下床。
如今,每隔3個月,孫曉蕾都要做一次復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